摘要:隨著教育部對各項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步伐也在不斷向前邁進。針對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嚴重弊端,教學方法的創新已是迫在眉睫,這不僅關系著學生未來發展的文化根基,還關心著學生將來創新力、創見力和創造力的發揮。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問題,并結合當前教學現實狀況,指出有效的教學創新改革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新方式
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作文教學是重中之重,語文作文在考試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作文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總體成績。然而,當前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內容空洞,缺乏真情實感等現象,尤其是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和認識過于缺乏,常常按照老師設定的框架東拼西湊,使作文流于形式化,失去了寫作的實際意義。因此,小學語文老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真實寫作潛力,使學生回歸自我、活出真實,寫出好文章。
一、 當今小學作文教學現實的弊端
(一) 作文內容空洞單調化
作文的主要作用是抒發感情和表達思想,對于小學生作文而言,主要是借助生活中事和物的體驗表達自己童真的感情世界,進而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孩子的精神世界天真、爛漫,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常常能觀察到大人無法看到的視角,并且充滿童趣,因此,小學生的作文也應該是豐富的、活躍的和充滿童趣的。但現實中,小學生的作文已很難看到這些元素,往往是內容空洞、話語單調,不僅看不到孩子創造力開發的影子,連具有童趣色彩的情感表達也看不到了,這是當今教育界,尤其是老師們應該認真思考的。
(二) 作文模式死板形式化
作文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即使同一個題材,也可以有不同的寫作模式。例如,看圖寫作文,每個孩子看到圖片內容所想象的內容都有差異之處,自己想要表達的方式也有不同,這正是開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然而,這種情況下,老師往往給定固有的模式,讓學生套用,進而封堵了孩子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導致學生的作文大都千篇一律。雖然孩子前期思維發育不全,創造的前提是先學會模仿,但是,當孩子把模仿的引導工具變成套用的慣用手段,那么,孩子的潛力和自主性也就無從談起了,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大為不利。
(三) 老師沒有實踐性指導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老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著深刻的影響?,F實中,我們經常看到語文老師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帶著課本和輔導資料,挑選重點念一下,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對孩子的創新性開發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這一點,老師們一定要認真反思自己,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老師自己也要不斷寫出作品,給孩子做好榜樣。
二、 今后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
(一) 借助工具,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有學習和創造的無限動力。況且,時代在變化,曾經,90后孩子的個性讓80后措手不及,00后的孩子不同于90后,更不同于80后,他們有著更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智商更高。這就需要老師們用好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立體式教學。
例如,在給孩子講歷史故事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動畫展示,從古代聯系到現代,讓孩子既能從聽覺上認識到知識的豐富性,又能從視覺上感受到信息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更加立體地讓孩子接受廣泛的信息來源,這不僅符合現代孩子的多方面要求,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這方面,老師也要多學習現代教學的方法和方式,自己先突破,孩子才能受益。
(二) 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寫作終究來源于生活,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的熱愛。現代的孩子們不像過去經常跟自然打交道,所以往往缺乏對自然生活的感知和感悟。老師們要拓寬思維,不要局限于課堂和書本。
比如,老師可以定期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充分發揮一下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這對孩子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況且,寫作文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素材積累,有了素材,筆下才會豐富多彩。老師應該多給孩子自主積累素材的機會,而不是死記硬背。就像組織課外活動,孩子不僅積累了切合實際的現實素材,還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尤其是對性格封閉的孩子,特別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當孩子的心理健康了,素材足夠了,又對生活充滿了熱情,那么,在寫作中,自然也就會靈感不斷。
(三) 開闊視野,提高知識信息儲備
孩子的成才過程也是不斷增加見識的過程,只有見識多了,思想也就越來越豐富了,而課本的知識畢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引導孩子增加課外閱讀,對孩子的寫作水平,乃至孩子的未來的成才都至關重要。
例如,孩子新學一篇課文,老師講完之后,孩子只是對這篇課文的現有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即使將課文通篇背誦,對信息的積累也是很片面的,孩子并不了解作者當時寫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背景,還有跟這篇課文有關的故事等。這就需要老師幫助孩子開闊視野,擴大信息面,完善孩子的信息來源。一方面,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給孩子講出來,讓孩子有個全面的認識,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給孩子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孩子課下閱讀,并在課堂上進行互動,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認識,哪怕孩子的認識很幼稚,但畢竟是孩子自主思維的體現。這樣一來,孩子的視野就不會太局限,寫作時也就不會再出現大腦空白的情況。
總之,隨著教育部對各項教育模式的不斷完善,在小學教學,尤其是作文寫作方面教學的要求也會更高、更多。孩子們提高寫作能力,還是要靠平時的積累,老師要對孩子的知識積累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增加孩子對生活的感知和感悟,尤其是豐富孩子們的文學情感,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起很好的文學素養。另外,針對當前的教育現狀,老師們,也要努力創新出更多的新方法、新方式,盡可能地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吳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6(07).
[2]王香萍.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2017(07).
作者簡介:
楊曉媚,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城關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