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花
摘 要: 隨著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生源質量出現下滑的趨勢,同時各招生單位在生源質量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招生單位應把控好招生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思考與探索,健全招生評價體系、改進招生操作流程、創新生源培育模式、規范復試的合理性、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建設和研究生指標分配方案, 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饋體制,多措并舉,發掘優秀生源。
關鍵詞: 生源質量 新形勢 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反映了高校辦學層次和教育水平。研究生生源質量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和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數量[1]。
近年來隨著國內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生源質量普遍出現下滑的趨勢[2],同時各招生單位在生源方面的競爭愈演愈烈。如何針對影響生源質量的各種因素改善碩士研究生招生體制,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進招生流程,健全研究生生源質量保障體系和評價體系,吸引有學術研究態度和學術研究能力的生源是各大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全國各高校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的舉措
優質的研究生生源是高校人才“效益”競爭取勝的重要保障。為了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全國各招生單位紛紛推出有效舉措。
為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國內各大高校“合縱連橫”,成立了校際互推多邊合作組織,比如:高水平大學優秀研究生生源互推聯盟、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秀資源共享聯盟、北京高科大學聯盟、卓越聯盟等[3]。
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各大高校紛紛推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夏令營活動,除了促進學術學習交流之外,還主要承擔吸引、考核研究生生源的使命。
為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中國科技大學在招生流程及方式上進行了改革:主動組織專家借助電話、視頻等方式對研究生推免生進行復試環節考核并提出多種資助扶持政策。
此外,為吸引優質生源,多所重點高校不斷推出新舉措,如:在國家研究生正式報名之前增設預報名環節;給予推免生碩博連讀或是導師選擇優先權;增設優質生源獎學金等。
近年來研究生優質生源的競爭日趨激烈,各招生單位都在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招生策略。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要捕捉考生的視覺和關注點,以生源素質為核心,多措并舉,加強招生改革,主動發掘優秀生源。
二、我院研究生生源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近年來的招生數據分析,我院研究生生源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志愿報考率較低。近三年來我院研究生一志愿報考人數雖然有小幅的增長,但與預計規劃及高層次院校相比總體仍然偏低。
研究生生源質量有待提高,來自重點高校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和推免生的報考情況不夠理想。
專業“冷熱”不均。優勢學科在師資、科研經費、設備等方面占盡先機,其豐厚的教學資源極具吸引力。就我院而言,優勢學科報考人數占學院研究生報考總人數的80%以上,招錄比最高達4.06:1。而相對弱勢的專業報考比例和錄取比例基本持平,甚至是有名額缺口。
研究生生源分布地域性明顯。根據近年來招生數據統計分析:我院研究生生源來自本省的占41%,來自安徽、江西等周邊省份的占35%,而其余省市的總人數僅占24%。生源地域分布集中可見省外考生對我院的了解程度和信任度不高。
經調查分析,影響研究生生源質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高校聲譽與影響力:經調查40%以上的研究生有“名校情結”,聲譽良好的高校在科研產出、學術氛圍和升學就業等方面占有優勢,其直接影響考生的價值判斷,對生源的報考起到導向作用。
招生政策制度及其選拔模式:為吸引優質生源,全國各高校積極進行招生改革,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研究生復試及調劑方案的制定直接影響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核判斷。科學的選拔模式是提高生源質量的關鍵。
生源培育模式:良好的研究生生源培育模式能減少本院優質生源的流失,吸引同層次高校優質生源的報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生源結構。
招生宣傳力度:加大招生宣傳力度,制定和完善面向本校和高水平院校的招生宣傳策略,只有讓考生充分了解到我院的專業特色、學科優勢、就業前景等信息,才能吸引到優質生源。
三、提高我院研究生生源質量的對策研究
通過對近年來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分析,針對影響生源質量的各種因素,提出以下方案措施:
1.健全研究生生源質量評價體系。
面對培養目標、知識構架和教育背景形色各異的考生群體,要科學地評估選拔,將招生過程進行標準化客觀評價,就必須建立生源質量評價體系。
研究生生源評價體系分為生源結構和生源素質兩個一級指標。
(1)生源結構指標考核
生源結構的考核[4]包括招錄比、上線比、生源分布、各專業錄取率、報考類別、學科復試分數線、學科錄取平均成績等多個方面[5][6]。其中招錄比、上線比越高則招生單位生源選拔的空間越大;生源分布則反映了招生單位影響力的輻射面,方便招生單位有針對性地制定招生宣傳方案;報考類別包含入學考試形式、考生畢業院校類別、考生學歷層次三方面內容。各招生單位都在努力提高推免生和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名額比例,同時在復試環節應適當加強對同等學力生源的考查。錄取率、學科復試分數線和學科錄取平均成績能夠反映一志愿考生的總體質量;生源結構指標的科學設定,有利于招生單位在初試階段對生源質量進行整體宏觀的縱向評定,從而為研究生復試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2)生源素質考核
生源素質指標針對考生素質橫向比較設定,通過定量打分或是定性評價從既定的復式考生范圍中選拔出相對優秀的生源。生源素質指標設定如下:
專業知識水平與技能:專業知識結構是研究生進行科研的前提和支撐,也從一定的角度映射出考生的學習態度及精神面貌。
綜合能力考核:研究生教育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和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任。高校選拔的研究生需要具備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個性與潛力。
外語水平:考核英語聽說讀寫水平,為后期研究生國際化培養和專業領域交流做準備。
個體素養和思想品德:即考察考生政治表現是否良好,其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研究生深造。
合理制定研究生生源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招生單位對考生整體生源質量做出科學判斷,從而選拔出相對優秀的就讀生源。
2.擴大學院知名度、加大招生宣傳力度。
研究生招生宣傳[7]是招生單位進行生源競爭的主要方式。加大招生宣傳力度,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和提高研究生生源的“質”和“量”[8]。
招生單位應建立一支高效、穩定的招生宣傳隊伍,形成學校-學院-學科-導師-在讀研究生五級生源組織和招生宣傳體系[9],形成長期有效的全員式研究生招生縱向宣傳網絡[10]。通過研究生招生數據分析,定位出加強宣傳的地區、高校及考生群體,制定對應的招生宣傳策略,展開點對點、面對面、校對校的招生宣傳。
招生宣傳要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即利用各種渠道和機會促進校際間的交流合作,加強實施學科負責人宣講、科研團隊介紹、學術報告會等活動。“請進來”即開展校內現場咨詢會、考研動員會、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等活動。“一進一出”將本單位招生信息、優惠政策、學科、師資、科研等信息向考生進行充分的解讀,確保考生獲取準確、充分的信息,以提高校內外考生對本單位的了解程度,以此推動優秀生源的報考。
3.創新生源培育方式,改善生源結構。
對招生單位而言,推免生和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是比較受歡迎的優質生源。如何提高這部分生源所占比例、“主動培育”一志愿生源是招生單位都在探索的問題。
高校之間可嘗試開拓研究生生源基地建設,與層次相近高校達成共識,做到學科互助、生源互推、資源共享,在推免生交換、公開招考等方面展開交流與合作。
為保留本院優質生源,在本科生中選拔本碩連讀生,以優惠政策激勵其申請或志愿報考。對于重點高校本科畢業生,可通過指標獎勵的政策調動導師隊伍招生的積極性,例如:主動聯系“985”、“211”本科生源報考的導師直接獎勵對應指標數。
4.加強管理,通過復試調劑充分吸收優質生源。
調劑考生質量是生源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招生單位要適時合理調整調劑政策,及時了解重點目標院校招生復試的時間節點,在其落選考生中擇優動員調劑,變被動調劑為主動調劑,保障優秀生源的良性流動。同時在政策允許范圍內,視報考情況調整調劑生接收比例。
5.改革復試模式和方法。
研究生復試中選拔質量是決定生源質量的又一關鍵,復試模式和方法體現了復試機制的科學性和公平性,直接影響到對考生綜合素質的判斷。
復試環節注重綜合能力考核,應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建立分專業招生考核標準,分類復試考核。尤其是專業學位碩士,應強化面試環節,可邀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參與面試并在復式環節設置實驗環節或開放性題目來評價其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應加大導師對考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力度,提高復試所占權重,設置合理的招錄比,避免招收“高分低能”的考生。
6.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指標分配制度。
為促進研究生教育和學科的發展,調動導師和學科招生的積極性,研究生指標要根據各學科當年有效導師人數、研究生培養質量、科研績效等因素進行量化分配,建立研究生指標分配動態調整機制[7]。研究生指標向重點學科、重點課題、重大成果產出的學科團隊和導師傾斜,充分發揮杠桿作用,為學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進步發展提供原動力。
7.設置激勵政策,完善資助體系。
設置激勵政策,完善資助體系的目的一是吸引優質生源的報考,二是調動起在校師生全員招生的積極性。
為吸引優秀生源報考,可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比如設置基本獎學金、學術基金、專項獎學金等。以學生的關注點為中心完善資助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考生的求學成本。
為了調動招生隊伍工作的積極性,建立與招生任務掛鉤的獎勵制度,對于主動聯系、動員優質考生,在招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師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8.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饋體制。
在招生工作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數據、信息都要及時地整理,及時分析和總結有利于提高對招生形勢的把控。此外,還要長期跟蹤生源質量對研究生培養和就業帶來的影響,形成有針對性的生源質量分析報告,找出招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效果不明顯的措施、政策等要及時改進。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饋體制,旨在把過去的、現在的信息轉換成對未來信息的預測,以對未來招生工作進行監督和調控,合理分配指標與資源,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為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做好保障,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是招生工作的核心。近年來各大高校對優質生源的競爭愈演愈烈,面對不斷變化的招生形式,我們應該綜合考慮影響生源質量的各種因素,嚴格把控好招生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探索和創新,逐步完善招生體制改革和研究生生源質量保障體系,加大對生源的吸引、培育和選拔的主動權,確保生源質量的持續提升,選拔出更多優秀、有創新潛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段俊杰.新形勢下地方性“211工程”高校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對策探索——基于西北大學近五年招生錄取情況的實證研究[J].科學時代,2015(05):261.
[2]吳淑媛,樓群英.地方院校研究生生源質量問題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1):20-21.
[3]網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 98%E6%A0%A1%E8%81%94%E7%9B%9F/10485544?fr=aladdin,2015.8.10.
[4]王沛.研究生招生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4):133-136.
[5]李漢邦,趙婷婷,趙哲.大眾化進程中的研究生生源質量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6):50-53.
[6]胡秋紅.高校研究生生源質量分析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3(11):87-88.
[7]董力毅,馮麗娟.基于考生價值視角下的研究生生源質量優化措施研究[J].石油教育,2015(03):83-87.
[8]李遠頌,朱莉,麥景強,張云竹.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宣傳策略研究[J].大學教育,2015(5):47-48.
[9]陳玉清.優化機制,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研究[J].學科探索,2014(5):39,66.
[10]李遠頌,李布明,張銀東.基于招生環節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5(7):101-102,124.
基金項目: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項目編號:20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