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摘 要: 作為公安教育體系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警察體育課程能夠提高公安警力學員的身體素質能力,以便從容應對未來的刑偵、稽查等工作。因此,公安體育教育從某些角度來說能夠實現警校學員警務能力全面發展,是警校教育的必備課程。警校體育教育的辦學初衷是為了提高警校學生的身體素質,了解警體有關知識,在夯實自身體育能力的基礎上制服各類犯罪分子。為應對犯罪分子的違法行為,消除犯罪分子對社會的不良影響與威脅,必須重視警校體育課程內容改革。警校教育工作者應結合社會現狀及社會發展對公安警員體育能力需求,制定針對性對策。
關鍵詞: 新時期 公安院校 警察體育教育
在社會不斷發展趨勢下,現代教育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客觀地分析與判斷國內警校體育課程問題,制定具有時代性特征、超前性特征的體育課程是順應社會發展局勢所必做的工作。體育教育改革不僅要重視課程內容改革,而且要重視體育方式與體育理念的改革。結合社會需要,滿足體育教育改革對警體教育的職業性、普遍性需要。在警體課程中強化學員的體育興趣、體育能力、體育態度,培養學員自我鍛煉、自我修養的行為習慣,促使學員德智體全面發展,使學員的能力滿足優秀警員素質需求,并將這種行為習慣和鍛煉思想貫徹滲透至學生的一生,使學生受益終生。
一、國內警體教育現狀
(一)學員身心情況
警校學生如同普通大學生一樣,都是經過12年教育800余節體育課時進入的大學教育系統。在實際調查中不難發現,警校學員中存有不少體育文盲。體育教學中這一部分學員僅僅能夠粗淺地應對體育活動及體育考核,不具備自主鍛煉、課外健身的能力與習慣。究其原因主要是雖然國內從小學開始就創辦了體育教育,但是國內的中考、高考制度使得一些學生不得不削減體育鍛煉時間。一些學校甚至會剝奪學生的體育參與機會,將體育課時改成文化課課時,用于復習、測試。學生長期脫離體育活動及運動項目,所以才會出現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下滑的問題。學生的身心健康受體育能力的影響,會漸漸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警校體育教育有別于普通教育體系,警校體育教育實行的是行為習慣培養及警務化處理模式[1],例如警校學員技能練兵、健身鍛煉、紀律觀念、警察意識、日常行為,都要體現出警察本色及警察精神。警校學生大多已經成熟,因此警校學員的運動能力顯然已經無法再一次地提高。如果此時不對學生的異常行為與異常心理進行調控,警校學員就很有可能出現機體疾病及不良情緒。
(二)警體課程設置情況
警校教育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模式,一些教學內容均為半軍事體育項目,缺少休閑型、趣味性、娛樂性、科學性特色。所以部分警校學生認為警校體育課程學習方法缺少激情、枯燥乏味,如體能課中的攀登、越障礙、中長跑、短跑課程,控制技能課中的械具使用、徒手擒拿、徒手格斗。射擊課中的應用射擊、精度射擊,盡管內容不同但所有的課程都奉行著刻苦訓練、嚴格要求這樣的原則。沒有對大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進行深度的研究[2]。一些警校為了體現警體教育特色,甚至將查緝戰術也納入警體課程,使得一些初入警校的學生就對警體教育心存疑惑,無法應對激烈運動、高強負荷的體育項目練習,進而引發一些難以控制的安全事故。
(三)警體教育開展情況
警察育人與用人部門一直以來就存在育人用人共識矛盾[3],原因在于警體教育存在理念滯后問題,對警校新生僅僅追求應用型體育能力練習,忽視警校學員基礎健身教育。僅僅追求強制性體育教育,忽視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培養。所以公安機關部門才會認為警校學生缺少創新能力、求新能力、更新能力。陳舊的訓練方法、缺乏創新理念的課程教材,以及軍事化的傳統訓練模式,無法凸顯警體教育的意義。警校教師普遍認為,警校學員的自我鍛煉習慣與體育鍛煉能力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因此只關注硬性指標的考核、訓練,沒有意識到科學、健康的體育訓練目標設置。一些學員即便想要健身都不知道如何下手,致使警校學員的身體能力與身體素質一天不如一天。
二、警體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一)警體教育教育觀發展趨勢
公安教育與普通高校教育各有各的特色,但二者之間有相同特點。如不論是公安教育還是高校教育都有體育課程用于提高學生身體能力、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強健學生體魄。此外二者都有著通過戰術訓練指導、技能指導、體能指導活動,用于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和意識,使學生更加貼近生活。從各自的特色看,警體教育重視警察職業與警員身心健康指導,強調指導性訓練與自助鍛煉結合,使警員體能訓練貼近實戰,適合生活應用。而高校體育課程則體現出生活化、大眾化、社會化特色,體育活動有趣且多彩。公安警校體育活動則多為強制性、傳統性體制。從我國全面健身需求看,警察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警體教育應當融入社會、融入大眾。因此,警體教育必須汲取生活體育、大眾體育、社會體育方式,為警校學員提供多姿多彩、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除此之外,還要選擇一些和警務工作有關的項目內容,培養警員的體育愛好、體育興趣。當然警體教育可以采用一般身體鍛煉項目及非競技體育教育活動,同時兼顧警員技術、體力、心理體育要素需求。在提高警員戰術能力、機能狀況、體能水平的同時,強化警員的戰斗素養與體育意識。在維護警員身心健康的同時,確保警員更好地服務社會,體現學校體育、大眾體育、社會體育和警察體育的充分融合。
(二)警體教育價值觀發展趨勢
過去有人錯誤地認為,警體教育就是警校學員在教官的指導下,全面提升自身的運動水平、運動能力。警體教育內容與警察職業的意志訓練、品質訓練、智力訓練、戰術訓練、技術訓練、素質訓練、身體訓練有關。警體教育的形式為課堂教學,手段則是輔助練習與身體訓練,有計劃有步驟地強化警員的動作技能與運動能力。而從警體教育的教育發展觀看,警體鍛煉和學校體育、大眾體育、社會體育在手段、途徑上是共同的。不論哪一種體育鍛煉方式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運動水平、培養運動樂趣、增進身體健康、強化身體素質。因此不論哪一種方法都能夠起到推動人體性調結構發育、發展的作用,有著預防疾病、改善機體、緩解壓力、調節情感、消除疲勞的功效。不過因警體鍛煉項目眾多,所以必須在鍛煉方法、健身內容、健身項目上體現針對性、選擇性特征。在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因人而異原則的指導下,促進警體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三)警體教育發展觀發展趨勢
警體教育應當創新,應當發展。隨著經濟、文化、科學、社會的發展,應結合體育健康深化擴展需求,不斷創新與改革警體教育發展觀。之所以一些警校學生認為體警體教育內容乏味、枯燥,難以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是因為一些警校忽視教育發展觀的創新。因此,警體教育理念和思想必須跟上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步伐,朝向休閑、娛樂、健康、健身方向發展。同時兼顧警校學生的體能、需求方向培養,使學生養成“我要練”的體育健身習慣,重視體育教育趣味性、實用性、科學性,貫徹以生為本的原則。
就國內警體教育現狀看,警體教育強制性模式仍然沒有被完全擺脫,但合理地采用、汲取與借鑒寓教于樂且形式多樣的教育內容、教育觀尋求成效、挖掘潛力、創造情趣、啟發思維能夠大大豐富警校學員的日常活動。在幫助警校學員強化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使警校學員養成健身習慣、調節學員鍛煉熱情、豐富警校學員健身活動。這對于即將進入一線,成為人民警察的警校學生來說,有著提高警務能力、塑造健康體魄、維護警察形象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龐兵武.公安院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7,17(02):76-78.
[2]樊嘉琳.公安院校警察體育教學訓練模式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49-50.
[3]蔡靜.淺談公安院校的體育教育管理——以南京森林警察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1):96-98.
[4]劉慶壽.新時期公安院校警察體育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