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虹
摘 要: 生產技術的發展伴隨意識形態的產生,網絡技術構成的這一特殊空間相對應孕育網絡意識形態。尤其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受到互聯網的風險沖擊,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科學理論知識保護自己。同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理論框架下,網絡媒體助力主流意識形態,依靠科技提升意識形態,客觀對待網絡各種思想意識形態,積極宣揚主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關鍵詞: 互聯網 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建設路徑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帶來的機遇
1.網絡拓展了思維的寬度。
網絡帶有虛擬性和開放性,虛擬的網絡世界給了大學生自由的“表現自我”的空間和舞臺,與現實相比人們在網絡上具有平等的身份和地位。網絡沖破了時間、空間、地域的客觀限制,信息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信息傳播全球化成為可能。網絡知識獲取便捷,豐富了大學生意識形態內容,接受教育的途徑和機會越來越廣,所謂的頭腦風暴,使我們能夠通過網絡捕獲信息、分析加工并處理信息,提高創造性和開拓性能力①。人類社會的網絡化,隨之產生的網絡意識形態必然會更新大學生的觀念和思想,給大學生帶來思想上的開放,思維活躍和網絡開闊了眼界,必然促進觀念更新。
2.網絡增強了交流的頻度。
網絡是大學生信息交流的空間,信息獲取途徑非僅靠手動書寫。各種品牌的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手表只要能提供上網服務的都可以為其提供知識信息。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大學生來說網絡像一個散發著吸引力的巨大網球,利用各種網絡軟件與其他陌生人暢所欲言,不受外界干擾,暢所欲言進行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同時可以釋放心理壓力。各種網絡平臺可以發表語言,大學生把大量時間用來上網,主要通過瀏覽騰訊新聞、微博、知乎、微信、QQ等作為日常獲取信息的來源,耳濡目染就會形成一定的意識思考模式,思想意識發生改變。
二、互聯網對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負面問題
1.傳統意識形態宣傳方式需要改變。
互聯網伴隨著風險誕生,風險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傳統社會依賴的權威被解構②。傳統的意識形態宣傳手段由于本身特有信息來源統一、傳播途徑相對單一的特點,意識形態傳播遇到的風險相對較小。娛樂化對于大學生意識形態所起的效果從總體來說,是正面的塑造作用。在網絡時代,博客、微博、微信等媒體傳播媒介的崛起客觀上已經改變了原本統一思維、統一口徑的思想宣傳,讓原本相對純粹的觀念塑造環境變得雜音重重。學生面臨的媒介中端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學生接受信息來源變得多元化,傳統意識形態宣傳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需要,效果已經被弱化。
2.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媒體傳播的有待加強。
基于對網絡媒介傳播過程的審查、控制還不完善,其對觀點內容無法進行嚴格的審查,網絡意識形態對大學生有所沖擊,故應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3.互聯網影響大學生網上獲取信息形成的價值判斷。
由于信息量大、過濾程序復雜而繁重,網絡媒介背后往往沒有過濾信息,好與壞的信息同時被產生、被傳播,不良信息的存在和監管的缺乏是目前法律所不能控制的,并且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都處在成長期,判斷和鑒別信息的能力尚淺,因此,對待一些網絡信息的挑選和處理往往會挾帶一定的盲目性和狹隘理解。網絡空間目前尚沒有完備的法律體系規制網民的行為,網民是否存有道德的約束,主要取決于網民的內心理解和道德意識責任感。同時大學生尚處于“準成人”階段,社會倫理和道德正處于培養之中,一些自控力較差的大學生初涉網絡,這一自身弱勢顯現,就會造成基本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能力處于劣勢,不利于價值理念和道德信仰的建立。
三、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對策
1.核心思想對大學生意識價值的引領。
面對主流意識形態在一些大學生心中地位下降的現狀,我們要堅定自信,敢于發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導網絡意識形態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四個方面內容雖各有側重,但對網絡意識形態的發展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指引網絡意識形態變化發展,大學生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系內容牢記于心,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方法應對網絡上各種思想觀念,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思想,吸收接納健康有益的“紅色”信息,理智應對虛假、負能量的“灰色”信息,抵制并舉報網絡上傳播的低下、粗俗的“黃色”信息。
2.堅定的意識來源于理論。
理性是我們應對問題與困難時必須具備的尖銳武器,用中國特有的理論體系作為在網絡世界航行的旗幟,特別是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作為我們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中的鎧甲。熟能生巧,只有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才能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在應對網絡上的各種消極、腐壞的思想潮流傳播時不受其動搖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世界觀,面對倫理道德的價值判斷問題時不受外界影響,中肯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在網絡世界中正確發出大學生的聲音。
3.利用自媒體各種媒介助力傳統意識形態宣傳。
網絡媒體給傳統意識形態帶來沖擊的同時,亦能轉化傳統宣傳方式,正所謂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網絡媒介是一個客觀的事物,不會被我們的意識形態轉移而發生變化。有時,借助網絡中端媒體就可轉化為幫助宣傳主流網絡意識形態。具體地說,是在網絡上建立宣傳主流網絡意識形態的網站,利用網絡自身的優勢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如建立思想理論專題網站,向大學生宣揚黨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治國思想理論、基本道德素質理論,以及應對負面網絡意識形態所需的理論知識等。
4.官方媒體主動宣傳,凈化網絡空間環境。
官方媒體在網絡意識形態方面的宣傳是至關重要的。其角色,在網絡輿論環境中可以對輿論產生引導作用。而且,這種角色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可以維持原本的良好秩序。政府媒體應當轉向原創者或發布者。官方媒體可以利用先天調查優勢掌握先機,在擴大媒體自身優勢的同時實現社會監督職能的發揮。
5.科學技術提升網絡意識形態。
利用搜索引擎記錄網民的個人索引習慣和愛好并快速有效判斷推薦給搜索者想要獲取的信息,為其打造一套最佳的學習方案,提供學習指導,激發大學生學習理論興趣和主觀積極性,有效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并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加強網絡正面效應的宣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創造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環境。利用大數據支撐理論話語的表達,精確針對不同的意識形態,更接地氣,更親民,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如《馬克思是個九零后》這首歌的意外走紅,根本原因就在于契合了年輕一代的心理,唱出了中國青年的心聲,符合他們的話語表達③。大學生的網絡意識形態建設任重而道遠,主要集中在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各個方面確認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維護馬克思主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應堅定地讓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共同維護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
注釋:
①馮倩.網絡文化與當大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A].“決策論壇——企業黨建與政工創新工作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6.5.
②董小玉,胡楊.風險社會視域下媒介污名化解析[J].當代傳播,2011(3).
③付安玲,張耀燦.大數據助力網絡意識形態治理及提升路徑[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6(5).
參考文獻:
[1]段凱露.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6(83).
[2]張亦涵.當代我國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研究[J].知識經濟,2015(10).
[3]王金玲.論網絡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機遇與挑戰[J].理論界,2014(5).
[4]辛欣.網絡意識形態斗爭形勢及應對措施[J].甘肅科技,2014(7).
[5]張瑞紅,孫振京.新時期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導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