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軍 陳麗瓊
摘 要: 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現狀出發,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對于教育教學的觀點,立足學生實際,構建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感、獲得感、成就感”。
關鍵詞: 高職學生 思想政治理論課 學習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學生的基礎必修課,是培養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國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他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因此,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模式,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關鍵途徑。
一、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
一些學校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學生方面: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學生的知識面不廣,思政理論相關知識缺乏,學習能力不強,學習處于被動狀態;2.教材方面:目前大學本科和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是同一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沒有按不同層次進行區分。教材的容量極大、知識面極廣,內容極豐富、信息量巨大,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有的內容甚至超出了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范圍;3.教師方面:由于教材內容多,學時安排有限,教師無法全面系統地講授教材內容,只能蜻蜓點水似的講授,導致學生只能碎片式地學習知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無從談起。
要使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實效性,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走進學生的思想、心靈,使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引領作用,構建一種適合高職學生具體實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使學生不再學得茫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構建的學科基礎
1.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取得成功,錯誤的認識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認識具有反復性、前進性和上升性。
2.教育學基礎:教學必須以間接知識為主,使間接知識和直接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簡捷地獲得較完全的知識。教育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總是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立場觀點、意志性格、道德品質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學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在教和學的統一活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和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辯證統一的。主導是對主體的導,主體卻是主導下的主體。
3.心理學基礎:學習劃分為:技能學習、記憶學習、思維學習、態度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有三種辦法:①增強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多樣性;②善于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③教學難度水平要適中,使學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三、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構建的原則
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建立有效的學習模式,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學生學習的明確性原則。即把明確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把明確的學習內容告訴學生,用明確的學習手段要求學生。目的是使學生知道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么學,把長期以來主導高職學生思想的被動學習思維轉變為主動學習思維,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學習中。
2.學生學習的便利性原則。高職學生對思政課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的思政課學習內容信息量巨大,要求的基礎知識眾多,學生學習覺得負擔較重。構建適合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必須體現一定的便利性原則,使學生覺得學習過程簡單直接,容易實施,進而從心理上逐步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要求。
3.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原則。通過給學生規定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拿出具體的學習成果的學習模式,使學習內容潛移默化地進入學生的思想,影響學生的行為,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
總之,適合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的建立,一定要圍繞學生在學習中具有“參與感、獲得感、成就感”去設計、去實施。
四、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構建的內容
通過近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修改和調整,筆者所在學校基本上構建起了一套比較適合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這個模式主要使學生通過“學、思、悟”的方式進行學習,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學生自主學習。由于高校思政理論課內容多,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同時實習實訓時間較多,理論學習時間較少,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導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并將學習過程記錄在《學生學習手冊》的方式,完成自主學習。其中,《學生學習手冊》包含“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本章作業、學習感悟、心得體會、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內容。學生必須在自己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才能夠填寫,通過填寫《學生學習手冊》,使學習內容深刻映入學生的思想。
2.學生團體學習。雖然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屬應用型而非研究型人才,但目前社會對高職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要求提高,教學中適當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合作能力,通過團體研究式進行學習,也是思政課改革和發展方向之一。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高職學生特點,通過確立研究方向及主題,讓學生團體自主選題,參與研究實踐,形成具體的研究成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團體學習。同時將學生團體學習過程記錄于《實踐學習報告冊》,其中《實踐學習報告冊》包括“項目申報書、項目任務書、學習過程記載、教師指導記錄、學習總結報告”等內容。學生團體學習的設計和成果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和講解,并由其他學生和教師參與評價。這樣,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研究學習中,實現研究課題的全覆蓋。
3.教師指導學習。教師在開展班級課程教學之前制訂教學實施計劃,并制定學生學習的方式,把學習要求、步驟、方法和流程具體說明,對學生學習效果及時進行反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供《學習讀本》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學習法”的學習,制定“團體學習的評價步驟、評價標準、評分表”。這樣,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既做到有效的指導和監控,又及時獲得教學效果的反饋。
4.學習成果固化。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成果能否固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學習成果的固化是體現學習效果表象性的重要環節。根據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特點和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的實際,我們給學生編寫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程各章節的課后檢測題,題目內容以最基本的理論知識點為主,以客觀題的方式呈現,使學生能夠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很短的時間完成題目,從而在頭腦中形成對基本知識點的印象和意識。同時,我們還實行了“考試即學習”的學習成果固化理念,采用“學生出題、學生答卷、學生閱卷、教師把控”的方式,進行單元檢測考試,使學習內容深刻映入學生的頭腦,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進頭腦”的教學目的。
五、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構建的效果
1.解決學生學習“需求”問題。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在調查研究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需求基礎上,本模式從學生學習角度解決了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問題。
2.解決了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本模式深入分析學生學習方法、要求和構成,并構建簡單實用的學習方法體系,達到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的目的。
3.解決了學生如何“學好”的問題。本模式通過構建易學、易操作的教師指導體系,使教師指導內容很容易進入學生的頭腦和心靈,并內化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充分實現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該模式使學生知道要學習的重難點問題,明確學習的內容、目的和途徑,由被動學習變為自覺學習,也使教師由碎片式教學轉變為系統性教學,并使不同的教師的教學更加一致和規范。通過行之有效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模式,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由陌生到熟悉,由無趣到親切。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學、思、悟”深切體會到“參與感、獲得感、成就感”,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真正進入學生的頭腦。
參考文獻:
[1]歐陽康.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2017年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D-JY201716);2018年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問題導向植根教材結合專業關切學生——以專題化教學模式推進思政課綜合改革與創新”(項目編號:D-JY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