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玲
摘 要:為配合本校推行的生本教育,積極推動教學課堂改革,注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力求避免出現無效課堂,減少出現低效課堂,特進行高效課堂策略的探索。旨在以先進的科學教育理論為指導,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貫徹生本教育理念,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造就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主要從教師自身提高、學生培養、優化課堂三方面對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習慣培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指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成為評價一堂課成敗與否的重要指標,高效課堂成為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勢在必行。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運用合適教學策略促使課堂有效乃至高效,以適應時代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要求,成為一線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認識自我,更新觀念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知識高速更新、發展的時代,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滿足課堂的需要,我們首先要認識自我,看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能否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和學生的實際。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堂課的時代早已遠去,如果你還不懂得使用多媒體,還不懂得制作相應的課件,還不會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那么,你再能說會道,你再有才華,相信也難以喚醒學生的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課堂,相信也難以與高效聯系在一起。因而,我認為要構建高效課堂,教師首要的是認識自我,看看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水平、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是否能適應學生的實際,是否走在教學的前沿,還能否跟上時代的步伐。如果答案是否的話,那么,我們就不要再故步自封、停滯不前了。要成為一位成功的數學老師,我們必須遵循教學技能發展的規律,在熟練掌握教學技能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藝術化教學的水平,課堂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1.樹立學習的意識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教師更應如此。國家的政策法規、課程標準、教學理論、教壇動態等都是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從名家著作、前沿刊物攝取教學的營養、思想的更新。《小數數學教學》《小學數學教師》《中小學數學》等刊物是了解教學動態、提高教學能力的捷徑,我們應時常閱讀,豐富自我。
2.善用網絡資源
網絡擁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大大豐富課堂。課件制作、教案參考、論文著作等網上應有盡有。不出遠門,就可從網上觀摩優秀課例,領略名家風采……我們要善用這些資源,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同時又能豐富自己的常識,讓我們不斷進步,跟上時代的步伐。
3.發揮團體力量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科組、一個級組,乃至一個學校,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團體。在這個團體中,我們除了各展所長外,更要緊密團結,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發揮團隊的力量。集體備課,互相觀摩,分組研討,資源共享,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熱愛學生,培養能力
課堂的主體——學生,是體現課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標。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又一重要條件。
1.愛生如子,打成一片
一個老師,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才會無怨無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只有熱愛自己的專業,才會不斷地進取,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我們要愛優秀的學生,鼓勵他們繼續上進;我們要關注表現一般的學生,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我們更要熱愛學困生,給他們無限的關懷,用愛融化他們內心的自卑和對學習的漠視,激勵他們不斷進步,為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添磚加瓦。
2.持之以恒,培養能力
從咿呀學語到掌握深奧的科學知識,從蹣跚學步到掌握運動技能,人類認識的各方面都來源于經驗和學習。一個人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學習無限的知識,學習的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的數學課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就能事半功倍,高效課堂也就順勢而生了。良好的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那么數學教師應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課堂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傾聽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操作能力、書寫能力等。培養學生能力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更能讓學生終生受益。
三、小組合作,優化課堂
結合本校的實際,我在課堂上大力貫徹生本教育,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做到分合有序,優化了課堂,提高了效率。
小組合作,把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自主意識已逐步生成。根據課堂特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做到分合有序,課堂自然高效。我的做法是:在接班伊始,經歷組建小組—明確分工—課堂訓練—形成習慣的過程,使班級成為由若干個小團體組成的大集體。如在本學期,本班分成了12個學習小組,從組名、口號、目標、組牌的設計到人員的分工(每組設組長、記錄員、監督員、發言人)均由學生自主完成,開展組與組之間的學習、紀律、團結等方面的比賽,定期評出優秀小組及組員。這樣,不愿學習的有人管了,能力強的表現多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學生分工合作,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學習的主動性高了,自然達到了課堂高效的目的。
總之,我們要從自身提高、學生的培養、優化課堂等方面入手,跟上時代的步伐,減輕學生的負擔,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體現數學課堂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