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魁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對當前學校足球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解決對策進行分析,通過對情境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原理,結合情境教學模式在運球技術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以及在應用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探究,從而得出在足球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對提高學生比賽能力有著積極意義,能更好地推動學校足球運動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足球教學;運球技術;情境教學模式;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6-0064-02
一、當前足球運球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足球技術構成中,運球技術是很重要的一環。個人運球技術是保證球隊控制球權、進行組織、完成進攻得分的基礎,只有個人具備良好的運球技術,才能使全隊合理順暢地進行相應的技戰術組織。所以個人運控球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對于足球教學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但在現實的足球教學過程中,針對運球技術的教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教師很認真地按照既定任務進行教學,學生也努力地進行相關的學習和訓練,但進入到比賽過程中,學生并不能有效地將課堂上學習的相關技術運用到比賽當中,學生對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反應,從而出現盲目地、被動地跟球跑、見球踢的狀況。我認為出現以上各種問題的原因是由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不符合足球運動自身的項目規律,使學生的技術不能在實踐中合理應用造成的。
我們知道足球運動屬于同場競技類項目,要求比賽雙方隊員在有一定身體接觸的情境下,在相互對抗中完成攻守兩方面的技戰術任務。所以足球運動的項目特點要求場上隊員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動作,而且還需要他們在比賽環境中,面對不同的情況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行動決策,通過應用合理的技術動作去化解比賽中出現的問題。針對運球技術的學習和掌握,更要遵循足球項目的特點。運球不光是單純的直線或變向運球,而是要結合對方防守隊員的站位,防守或逼搶動作,進行相應的合理的運控球技術運用。運球技術的掌握一定要在比賽的情境下,結合防守隊員進行相關的運球技術的練習和掌握。
而我們傳統的足球教學方法還是先通過給學生講授技術動作結構過程,之后通過對動作的學習和反復練習,最后通過分組對抗教學比賽來達到學習足球技術的目標。但是由于我們只關注技術動作本身的學習,而忽視了技術動作在現實比賽中如何合理應用這一根本的要求,學習到的技術動作并不能作為學生進行比賽的工具,教學和實踐不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所以針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在足球教學中對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的研究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情境教學模式在足球運球技術教學中的實施
1.情境教學模式在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原理
在當前的學校體育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作為相對成熟的教學模式為許多教師所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從教學策略上講是通過教師有目的地設置具有一定內容的,并符合教學主題的場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所講授內容的教學模式。在足球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可通過語言、隊形組織、技戰術配合等多種手段來營造接近于足球比賽情境,且有利于訓練安排的教學訓練情境。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能有意識地去觀察、判斷、應對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最終做出最合理的技術動作。從而將課上單一的、固定的技術動作,轉化為學生自己能夠理解掌握、比賽時能有效運用的能力。從而實現足球教學中,由單一動作的學習到現實比賽中運用這一關鍵過程的轉變目標。
2.情境教學模式在足球運球技術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下面針對于運球技術的教學過程,結合情境教學模式,我們進行相關的情境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應用的探討。根據運球技術的教學內容和情境設置的不同,我們把運球技術教學分為以下5個實施階段。
第一個階段,即學生學習足球運球技術的初始階段,在學生初步掌握直線運球、左右變向運球和運球轉身變向技術的基礎上,教師運用語言法,在學生進行運球練習過程中營造出一個相應的比賽情境,使他們不光在身體活動上完成技術動作的要求,在心理活動上也能對相應的比賽情境做到有準備、有判斷、有應對。例如在講授腳背正面直線運球技術時,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使學生身處一個邊路突破的比賽環境中,通過有目的地變換指令以及口令音量和節奏的變化,使學生完成相應的運球、快速運球、運球突破等技戰術任務,讓學生在有壓力、無對抗的情境下完成對相應技術動作的掌握。
第二個階段是在熟練掌握運球技術動作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比賽強度和難度的要求,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在訓練中設置有一定防守壓力的比賽情境,通過兩人組成攻防練習小組,設置練習任務,我們進一步練習運球中的急停急起及變向突破等運球技術。我們要求防守隊員只是對進攻隊員進行跟從式的消極防守,不做主動逼搶。這樣能更好地促進隊員完成技術動作的效果,提高進攻隊員掌握技術動作的效率。通過攻方隊員動作和節奏的變化,主動地、有目的地完成突破擺脫對方防守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提高隊員運球突破的能力。
在第三個階段,我們通過加大防守的強度,以及增加進攻的多變性,完成攻方隊員由掌握運球技術動作向真實比賽運用的轉化。在任務設置上,我們需要有目的地提高防守強度,同時也相應地提高了進攻隊進攻動作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力求在情境上與快速多變的真實比賽環境相靠攏。通過兩人組成攻防練習小組,要求守方進行有逼搶的積極防守,攻方能真正做到在比賽強度下的運球突破。通過模似比賽強度的攻防演練,提高隊員攻防兩方面的技術掌握能力。
在第四個階段,我們通過設置某一特定比賽階段情境,有針對性地演練多人間的技戰術配合練習,從而將個人運球技術和集體間的戰術要求聯系起來,提高隊員比賽中合理運用運球技術的能力。比賽中技戰術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在訓練中將比賽片段的情境再現實現的,引導球員在模擬真實比賽的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球員的自主性,并能在以后比賽中合理應對的能力。這需要學生和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和演練,最終讓學生能做到有意識地、自主地解決問題,實現戰術目標的能力。
最后在第五個階段,通過3對3、5對5的分組攻防對抗,進一步深化在個人運球技術在多變比賽環境下的靈活運用的能力。在分組對抗中,根據技戰術練習的不同要求,設定不同的規則,從而達到強化相應的技戰術運用的目的。如為了鼓勵多人間的傳球配合,我們設定規則,如通過二過一撞墻配合的射門得分可設定為1.5分。通過在情境教學模式下有目的地進行規則的設定,使學生有目的地運用相應的足球技戰術,從而提高隊員們完成技戰術任務的能力。
3.足球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實施原則
在實際足球技術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在教學運用中一定要遵循真實比賽的客觀規律,從而根據情境教學模式設置具體的教學形式時,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和設計者的教師,在實施情境教學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情境教學模式設置要有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訓練感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的訓練,能最有效地提高他們理解、掌握技術動作的能力。情境教學的突出特點就在于它突破知識本位的教育傳統,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學習活動中,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
(2)情境教學模式設置要有場境。我們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時要多動腦,根據真實比賽情境,有目的地設置教學場境。通過模擬比賽時出現的某一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能讓學生由掌握基本動作轉化到比賽中更好地運用。要結合真實比賽,根據場上的不同戰術情況進行安排,如整體壓上、收縮防守、防守反擊等情境,要求我們的隊員有不同的戰術行為,而我們在進行情境練習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地完成對相關情境的設計。
(3)情境教學模式設置要有任務,在設置比賽情境時,要同學生分析比賽,布置比賽任務,要求學生不光要完成一定的技術動作,而且要在一定的戰術要求下完成。培養學生觀察比賽、分析比賽的能力。針對于不同的戰術情境,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戰術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完成相應的戰術練習。
三、情景教學模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情境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面對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積極分析,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如在實施情境教學模式某些階段練習時涉及人員較多,過程相對較復雜,這就要求教師應加強課堂組織管理,強化安全意識,防止傷害事故發生。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時要注意信息的反饋,及時對反饋加以總結評價,根據學生的練習效果,及時增減、變化練習的強度或難度,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和技戰術的練習效果。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掌握足球技術的能力。
通過在運球技術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模式應用的探討研究,我們建議將情境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地應用于足球教學中,以滿足學生提高足球技術的需要,推動學校足球運動的健康發展。只有我們的足球教學和訓練符合足球運動自身規律,并能滿足學生提高足球技術的需要,讓學生能真正在比賽中感受到足球的快樂時,我國的校園足球運動才能健康有序地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凌志雄.“無對抗、消極對抗、積極對抗”訓練模式在足球教學中的運用[J]. 體育師友,2014(3).
[2]李學軍.解析大學籃球教學的教學體制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
[3]肖堯.探究法國足球情境教學和訓練模式[J].魅力中國,2017(22).
[4]章建躍.關于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的幾個問題[J].數學通報,1994 (8).
[5]張振宇,劉浩.大學籃球課堂中情景教學的實證性研究[J].運動,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