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摘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民辦高校的發展。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民辦高校教學的重要舉措,能夠培養更多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進而促進民辦高校的穩定發展。但是,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當前民辦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地改善現狀,建立健全的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了加強校企融合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當前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最后探討了完善民辦高校企業融合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 民辦高校 校企融合 人才培養 現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2-0014-02
一、加強校企融合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現階段,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給我們的高校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是高校促進自身發展,更快地和市場相接軌的重要舉措,而且這一舉措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育人質量的提高,進而培養出更多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采取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的模式,其初衷是為了促進學生所學專業的知識能夠和企業發展所需相結合,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夠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兩者之間進行互補,進而充分地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所需。但是,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們發現,當前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形式化。采用校企融合辦學、培養人才的模式,恰恰是應用了高校以及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資源,進而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在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校企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根本原則的,是將課程學習理論知識內容和在企業學習先進的實踐技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采取校企融合辦學的模式,可以說是促進教育事業良好發展的重要舉措,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能使學生在踏入企業之后,能快速地適應企業,進而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當前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傳統
現階段,我國部分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仍較為傳統,并且缺乏一定的辦學特色,千篇一律。通過深入研究分析我們發現,當前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辦學目標定位不準確,重視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培養,輕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辦學口號非常響亮,但是實際辦學卻毫無特色。再例如,在專業設置方面缺乏針對性;在教學實踐方面,缺乏資金的支持,并且缺少技能實訓課程;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雙師型師資隊伍力量明顯不足;在教材的選擇方面,缺少關于技能培訓方面的教材;而且教學方法也是較為落后。綜合來說,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巨大影響,現階段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過于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卻忽略了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初衷。
(二)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融合
當前,部分民辦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注重表面工作,并沒有進行深度的融合,并且缺乏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進而也就出現了校企合作層次較為單一的現象。很多高校在和企業合作的過程當中,僅僅是為學校提供一些簡單的實習機會,這根本無法滿足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最終目標的實現。企業過于追求利益,但是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并沒有獲得良好的效益,進而也就出現了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的現象。
(三)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反饋機制不健全
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當前部分民辦高校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企業為學生所提供的實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所學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出入。很多企業過分追求利益,并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專業性,進而也就出現了上述現象。這樣一來,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人才培養教學的目標也就無法實現。其實,這主要就是由于高校和企業之間并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反饋機制所導致的,學校和企業兩者之間并沒有及時地進行溝通交流,進而也就導致了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目標。
三、完善民辦高校企業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保障機制
要想促進民辦高校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良好發展,首先就需要我們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以及保障機制,全面促進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與此用時,我們還應及時地成立一個專門的領導機構,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并由學校教務管理中心來統籌協調全校學生的實踐工作,明確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所在,將實踐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最大限度地促進校企融合人才培養教學的有序進行。
(二)加強校企融合,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
全面加強學校和企業兩者之間的融合,對于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靈活地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工作,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不僅扮演著學生的角色,而且還扮演著學徒的角色。基于此,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參與到教學實習計劃的制訂當中,進而使得學生在經過企業實習之后,不僅擁有較強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掌握熟練的崗位技能,真正培養學生成為綜合能力較強的技能型人才。
(三)建立培訓長效機制,讓教師長期受實踐鍛煉
教師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們應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長效培訓機制,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理念、專業能力方面的提高,并積極地鼓勵老師到社會企業當中去掛職鍛煉,到培訓基地進行雙師型培訓,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老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得心應手地投入到接下來的教學工作當中。
(四)積極創新教學方法
民辦高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教學方法的應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將企業的優秀案例、優秀項目及時地引入到教學體系當中,促進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兩者之間的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積極運用小組討論或者是實踐案例、現場觀摩、翻轉課堂、新媒體教學等新型的課堂教學方法,切實加強學生和老師兩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改善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的綜合提高。
(五)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全面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教師應充分結合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職業傾向,來指導學生選擇更加適合自身的職業崗位。同時應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求職方法、技巧,這樣一來,就使學生盡量避免了找工作時受挫,進入到企業后能更快地適應企業崗位,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企業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仍存在諸多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保障機制、加強校企融合、建立培訓長效機制、創新教學模式、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方式,培養更多應用技術型人才,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譚小京,周耀華.校企深度融合辦高職 促進人力資源開發[J].當代教育論壇,2009(3):90—92.
[2]俞慧玲,李相彪,俞曉輝.高職院校中校企融合模式的實踐[J].科技教育,2008(29):156—157.
[3]賀修炎.構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21):18—2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