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堂
摘 要:一節復習課,通常的教學程序有:知識歸納梳理—方法剖析提煉—課堂訓練鞏固—示例反饋糾正—歸納總結提高。這個教學過程中,有兩點很重要:如何進行知識點歸納梳理、怎樣精選例習題從而達到思想方法提煉。
關鍵詞:教育教學;復習;探討
近日,下校聽取一節關于八年級“三角形”章節的復習課課例。我們先來探討怎樣對這一章的內容進行歸納梳理。本章主要學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三條線段(中線、高線、角平分線)、內角和、外角和。這么多的概念及其性質,如何加以歸納呢?執教教師通過逐一列出,引領學生回顧。當然,這樣教學也未嘗不可。只是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感覺新意不足。能否將這些知識用一句話加以描述?比如:歸納為“兩個三線段,兩個角”——“兩個三線段”指的是:一個是三角形的三邊及其性質定理、另一個是三角形的中線、高線、角平分線概念及其特征;“兩個角”指的是:內角和(含多邊形)與外角和。
我們說,復習要有新意,也就是說對已經學過的知識要從另一角度加以再現。特別是幾何內容的復習課,可以考慮從圖形的角度揭示、理解概念與性質。通過展現基本圖形來復習有關的知識。拿本節復習課來講,關于三角形的中線、高線、角平分線的復習,不妨給出下列幾個基本圖形:
教師提出問題:圖1中,AD為中線,考慮三個三角形面積的關系;圖2中,AD、BE為高線,考慮角的等量關系;圖3中,BF、CF為角平分線,過F作DE∥BC,交AB、AC于D、E,圖中,你能發現哪些線段相等?
復習,想要做到不“炒冷飯”,你就得變著“花樣”對知識進行歸納。當然,這里說的“花樣”不是嘩眾取寵,應該切合學科特點,突出教學重點內容。
講題也是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環節。下列課例是同一次下校聽課中的一節九年級關于“三角函數”的練習講評課,教師選擇了這樣一道題目:
例題3 已知,如圖,在△ABC中,∠B=30°,
教師:這個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不能直接用三角函數關系式來解決。
因此,要作高線使得有直角三角形,作AD⊥BC,垂足為D,
然后,問題轉化為在Rt△ABD與Rt△ACD中,分別求出CD和BD的數值,得BC的長。問題得以解決。
分析與思考
在復習課中,對例習題的運用,不宜輕易放過,要善于挖掘選題中蘊含的豐富意味,或通過題組,或通過變式,或通過一題多解,或通過多題一解,提煉總結思想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復習的教學目的,使復習課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