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耀中
摘要:現階段,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人們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學習階段。音樂課程和美術課程都是發展學生美感的學科,重要的區別是,美術在于對學生視覺審美的培養,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覺。樂感指的是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學生需要區別欣賞和鑒別音樂作品。探討了當前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的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學生樂感;培養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面發展、綜合提升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音樂作為一門文化素養要求很高的學科,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逐步提升藝術修養,從而能夠分辨美丑。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可以在鍛煉學生獨立性的同時不斷提高音樂欣賞水平。
1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的重要性
在當前的課改背景下,音樂教育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對于教師來說,不能再把音樂教育放在次要的地位,需要關注在音樂教育中對學生樂感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樂感,比如引導學生分析樂曲結構、聆聽多種音樂類型,為學生講解各種音樂的特點和發展歷史,這有利于提升音樂教育的實效性。
2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的措施
2.1營造良好音樂教學氛圍
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氛圍,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高中音樂課程的積極性。輕松和諧的音樂課堂氛圍可以引導學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知能力。教師在開展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在課堂上播放純音樂。例如,教師在教學《雨打芭蕉》這一課時,首先播放雨滴聲作為背景樂,然后再講解這首曲目的文化內涵。在滴答的雨聲中,學生完全沉浸在“雨打芭蕉”的唯美意境中,對《雨打芭蕉》這首音樂作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對培養學生的樂感有非常大的幫助。而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樂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準確把握音樂背后的深刻內涵。
2.2以唱為主,培養樂感基礎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也是培養樂感的基礎,因此高中音樂課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唱歌練習。在日常高中音樂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唱歌練習,在唱歌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一些節奏感比較強旋律比較清晰的音樂,以增強學生的音準以及節奏感。例如筆者在第一堂課上就會以我國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來培養學生的樂感基礎。《義勇軍進行曲》節奏鮮明、旋律簡潔、歌詞簡單,適合奠定學生的樂感基礎。在這一教學階段中,會讓學生先清唱,然后聽一聽音樂作品的演唱,最后隨著音樂進行合唱。這樣可以讓學生先一步了解這首音樂作品的意義,然后對音樂作品的節奏進行感悟,最后通過自己伴隨音樂合唱來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這種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義勇軍進行曲》,能夠讓學生奠定堅實的樂感基礎,對以后的音樂學習以及鑒賞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2.3強化視唱練耳教學
視唱練耳由視唱和聽覺訓練兩大部分組成,高中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就是視唱練耳教學。一般來講,聽覺訓練開展得越早越好,最好是從小就開始訓練,但現實是大部分高中生沒有這個條件。通常來講,之前學過音樂的學生聽覺能力比沒學過音樂的學生更好。因此,學生越早進行聽覺訓練,其樂感就越好。只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覺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教師應該重視將視唱的訓練方式運用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視唱是視唱練耳中除了聽覺訓練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和聽覺訓練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聽覺能力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視唱訓練獲得極大的提升。(1)重視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對于視唱來說,節奏更容易掌握,教師應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音樂節奏類型,提高學生根據節拍分辨音樂節奏的能力。(2)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會聽,還要引導學生去唱。在音樂教學中,聽覺訓練和視唱缺一不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唱準音階,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變化多樣的音階中的每一個音的音準。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聽單音,分辨每個單音的音準、音高,并進行記憶。然后教師再從音階過渡到旋律,讓學生將聽到的音樂旋律記錄下來進行視唱,通過聽覺和視唱的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對音準的感知和運用。
2.4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
對于不同的學生,他們對于音樂的偏好也不相同,他們可能喜歡不同風俗和地區的音樂,這些音樂在感情和技術層面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有針對性的音樂作品內容,讓學生發展個性化的審美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偏好的流行歌曲進行學習。對于喜歡搖滾樂的學生,可以為他們推薦許巍、鄭鈞等人的作品,也可以推薦披頭士、鮑勃迪倫的國外音樂,這些都是搖滾樂的精髓。如果學生喜歡純音樂,可以介紹學生聽鋼琴曲和陶笛曲,也可以為學生推薦電影配樂作品,讓學生感受不同作品的特點,這樣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樂感,進而實現學習的目的。
結語
高中學段作為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學生正在逐步步入成熟。隨著我國教學體系的發展,廣大高中音樂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仍需不斷完善。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立足于課本內容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結合課堂情況開展一系列的教學互動,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及樂感。積極有效的課堂環境,必然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和福.如何培養高中生在語文教學中的鑒賞能力[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9).
[2]熊琪瑤.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研究[J].明日風尚,2017(15).
[3]郭建印.美術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7(7).
[1]黃琳.淺論音樂欣賞中的情感體驗[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6,(8).
[2]劉依依.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5,(1).
[3]王嬌麗.淺談高中音樂欣賞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