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整體表現。隨著課程改革日漸進入深水區,作文教學中的問題也隨之表現出來,小學生害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或作文千篇一律缺少創新,作文布局不恰當等,一線作文教學的現狀也不容樂觀。針對作文教學中的現狀,本人從作文教學實踐中提出了對小學作文教學的問題和對策,即立足生活;依靠教材;注重積累;培養能力;注重評價等方面入手教學,指導學豐富生活、勤練筆,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文水平為目的。
關鍵詞:作文指導;激趣;聯系生活;勤練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也是學生個性的重要表現形式。目前很多小學生觀察能力較低、組織和駕馭語言能力也差,經常感到作文下筆無話可寫,有時勉強完成一篇作文,作文內容也比較空洞、詞不表意、條理不清晰。那么怎樣有效對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呢?
一、明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初心
在語文一線教學中,要提升作文教學質量,教師要認真掌握教學課標、教綱,吃透教材,明確作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新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作文大綱和舊大綱對比,在總體目標上,把“會寫簡短的記敘文和應用文”變為“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這一改變降低了要求。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也只要做到能夠把真實、具體的事按語句通順、有中心、有順序,工整地寫出來就行,并做到不寫錯別字,常用標點符號表達正確。這個教學目標,要求明確,操作性很強。所以,教師在具體一線教學過程中,要遵循認知規律,明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教什么、怎樣教,不要盲目提高作文要求,這樣做只會增加學生思想壓力,給學生誤導,使學生怕寫作文,進而會產生抵觸情緒,反而不利于作文教學。
二、從“效仿”到“創作”
“效仿”是依據范文讓學生對寫作的一種方法。“創作”是指帶有創造性因素的獨立寫作。學生的“創作”不同于文學創作,而是在已掌握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自我創造。選擇范文可以選擇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教學時教師既要結合課本內容講寫作知識,又要以課文為例,聯系學生作文實際講如何作文。例如學習記事的課文后,緊接著就進行寫事練習,如《記一件難忘的事》,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真實的、難忘的事來寫。結果學生都寫出了內容豐富、生動的好作文。二是可選同年級學生的優秀作文做范文,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還可以樹立學生作文的自信心。三是可選擇本班上學生寫得較好的作文做范文,這樣的范文對學生有親切感,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又可以幫助差生進步作文能力。指導創造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進行命題或半命題式的作文練習,依據自己生活實際來啟發學生。一是要以課文為依據,結合教材,依據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進行想象性的改寫、擴寫、續寫等。如改寫詩歌為記敘文,縮寫長課文,擴寫和續寫課文等。運用“效仿”與“創作”的作文教學方式,不單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的能力。除此之外,我還組織學生讀課外圖書,指導學生邊讀書邊寫感受,寫讀書筆記,使學生養成喜歡讀且每讀必寫的習慣。運用以上的方法,不單使學生把握住寫作的方法,還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達到了練筆的目的。
三、聯系生活進行寫作指導。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訓練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對生活教育的理論借鑒和實踐探索。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有可能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作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作文主題。如組織學生開展“他真行”等演講形式的主題活動,配合重大節日組織學生舉辦聯歡會,平時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定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實踐出真知。我們從作文訓練的需要出發,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為積累作文材料而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蟲魚鳥獸,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參與家務勞動及公益勞動,體驗勞動的滋味;考察鄉生態環境的變化,從而懂得保護環境……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實踐的感受,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一切所見所感裝進自己的“素材庫”。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表達方法之后,要讓學生自由表達,不受課本的要求限制,不為教師的指定所左右,題目可自擬,體裁可自定,內容可自選,做到形式多樣化,取材生活化,語言兒童化,讓作文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
四、作文教學與閱讀相結合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作文通向成功的捷徑。通過實踐我們知道,多多閱讀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和其它書籍。既可以擴寬知識面,持續性擴展學生的生活視野,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增強鑒賞能力,還能夠進一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閱讀能力是指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接受文化熏陶,提升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見效相對緩慢、周期長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協調合作,共同努力,積極參與,教師要拿出耐心和毅力來培養學生。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在語文文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寫作文,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平常事、校園新鮮事,使學生能夠體會生活滋味,不僅豐富了情感,而且通過寫作寫出了學生真實的喜怒哀樂。還要給學生們創設一個好的寫作情境,把學生的寫作活動與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及學生的自我體驗結合在一起。作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師在一線教學中持續探索、研究,堅持課內外有效的指導學生作文,進一步增強學生作文的能力,才可以使學生寫出優秀的作文。
參考文獻:
[1]孫建龍.小學寫作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8.
[2]王祖林。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6:178.
作者簡介:
趙慧 性別,民族,籍貫,出生年月:女,漢,河南西華縣,1983.10 研究方向,: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