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嬌嬌
摘要: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閱讀興趣不高的現象,簡要論述了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還望能對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導入;認知;比拼
語文學科承擔著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任,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眾多電子設備,以及諸多娛樂產品的侵擾下,閱讀成為了一件越來越枯燥的事情,對于容易分析、專注度不夠的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而且,就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對于一件事的興趣大不大,直接決定著他在此方面投入的精力的多少。因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就顯得越來越有必要。
一、精心設計閱讀前的導入
清人李漁《閑情偶寄》中言:“場中作文……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李漁所言,只是寫作的一種方法,并不是哪篇文章在寫作中都遵循這一方法。不過對于好奇心重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方法確實是非常奏效。所以,教師在學生閱讀前設計的導入中要多花心思,用生動有趣,或者其他熱點的語言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所具有的強大的功能進行閱讀前的導入。
比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段導入語:“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戰略轉移,是我黨歷經過的一次最艱難的考驗,爬雪山、過草地歷經千難萬險。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記敘這場偉大征途的壯麗詩篇《七律·長征》。”通過筆者的一番精彩的引導,學生的對文章內容表現出了明顯的興趣。再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筆者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多幅桂林山水的風景圖,并且播放了一部簡短的、優美的旅游宣傳片,通過圖片和視頻這兩種更為直觀的形式,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然后,筆者適時引導:“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景色是如何用文字表述的嗎?”學生們紛紛搖頭,筆者接著說:“通過閱讀這篇課文你們就知道了?!比绱艘粊?,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出來,積極投入到文章的閱讀中。
二、利用師生間的認知差距,設置懸疑
由于年齡與閱歷上的不同,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著天然的、短時間內難以逾越的差距。教師可以利用認知上的優勢,根據文章內容,或者文章標題提出學生認知范圍的之外、回答不了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心底的求知欲,使之更專注的投入到閱讀當中去。
例如,在教學《虎門銷煙》時,筆者就拿文章標題做了一番文章。一上課,筆者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黑板上寫上“虎門銷煙”四個大字,然后問學生:“你們中有誰去商店幫爸爸買過煙嗎?”有學生舉手表示去過。筆者接著問:“虎門銷煙中銷毀的煙是商店里賣的那種煙嗎?”小學生知道抽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都點頭稱是。筆者:“其實不是,這里我們所說的煙,比商店里的那種要貴的多,既然這么貴問什么又要銷毀它呢?答案就在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里了?!?。如此一來,學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所以都充滿興趣、聚精會神的投入到了課文的閱讀當中。
三、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以及鼓勵
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最需要表揚與鼓勵的,這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關。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以滿足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從而更進一步的激發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
比如,再讓學生朗誦《楓橋夜泊》《江畔獨步尋花》等古詩時,對于朗誦的好的學生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贊滿,要大加贊揚。像“你讀的真是太好了!”“你有成為一個朗讀者的潛質!”“你的朗讀完全詮釋了這首詩的感情。”對于朗誦的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也應該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像“如果你能夠在讀得大聲一點,那就堪稱完美了!”“總的來說,讀得不錯,在這一句上感情在豐富一下就更好了”。等等。要切忌使用批評性的語言,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四、閱讀比拼
筆者認真學習、研讀了相關兒童心理著作以及教育理論。最后,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決定,把電視娛樂版的大比拼形式引進課堂。
這是因為,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時間的管理、學業救助等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成熟。語文學習動機以外部動機為主,如為了得到家長、老師的表揚和獎勵,以及同學的贊揚,真正源自內部的動機較少。這說明,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語文教學創造有利條件進行不斷強化,依賴外界誘因加以誘發。只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相互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推動和維持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
總而言之,精心設計閱讀前的導入;利用師生間的認知差距,設置懸疑;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以及鼓勵;閱讀比拼都能夠起到激發小學閱讀興趣的效果。當然,除此之外肯定也還有諸多其他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不遺余力,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有趣 有效 有用——小學語文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賈曉林.新課程(上).2016(06)
[2]曾盈.試論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趣味閱讀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