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實時,初中數學作為初中階段重要的基礎學科一直備受初中生學生吐槽,數學教學改革進度遠遠低于其他學科。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入手,提出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改革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現象 教學對策
前言
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是初中生學習的重點,也是中考必然要考的學科之一。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更側重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興趣來實現教學目的,符合現代教育發展理論。但是,長期以來初中數學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課時少一直困擾著初中數學的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也是學生吐槽的重點學科。此外初中數學還肩負這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學習能力的重任,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只重視了學科成績,片面將成績作為學生數學素養的唯一標準,這種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后續的進一步發展。
1 初中數學教學主要問題
初中數學教學主要問題是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和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一是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實是指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重視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主體性地位,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學習熱情不高。此外教學理念的落后必然是教育方式的落后,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然采取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具體方法重視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的灌輸忽視了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二是,初中教育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導致教學過程以期末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導致無法真實反映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和能力,例如一些學生數學課睡覺,平時測驗差,但是期末成績很高,是否說明學生數學水平很高呢?
2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對策研究
2.1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新課標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一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初中階段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淡化應試教育色彩,而是要把數學教育從簡單的知識培訓向學習素養培訓轉移,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數學難度較大,知識結構復雜,但是當代初中生除了接受正規學校課堂教育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學,通過自主學習對教學知識進行預習工作和提前學習,此外部分學生還會在第三方教育代培中心學習,這種形式會降低學生上課學習知識壓力,可以實現基礎知識時間縮短,將主要精力集中在知識的運用方面。另一方面提升初中數學教師的業務水平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課本無論怎么變,教師都是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者,是課標教育的實踐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師水平的提升,提升主要的內容是教學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水平,教學業務水平就是初中數學教師對教學知識的把控能力和了解程度,做到真正了解課標改革的目的和教學知識點;教學能力說是指初中教師是否有能力將數學知識通過多種方式傳輸給學生,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提升數學素養,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
轉變教師教學理念還要積極在初中數學教學形式方面進行創新和探索,數學具有嚴謹性但是不代表教學形式的單一性。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例如數學游戲法、課外實踐法等。
2.2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數學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標尺。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就是在初中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中破除單一體系弊端,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均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數學學習能力的唯一評判標準,這種教學標準具有偶發性因素無法真實評價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期末考試成績具有偶發性,學生考試有發揮好和發揮不好的情況,而且還存在抄襲等情況,偶發性因素過多導致成績不真實,即使期末考試成績是真實的,也不能完全反應出學生是否有對等的數學素養,因此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初中數學教學評價體系。首先,教學評價體系要加入初中數學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等日常課堂表現情況,初中教學日常課堂表現情況代表著學生對待數學的基本態度以及教學教師對待課堂的認真程度;其次要加入課堂測驗成績和期中成績因素,課堂測驗成績、期中考試成績以及期末考試成績均代表著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加入考試成績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最后,要探索數學開卷考試,數學一直是閉卷考試,而開卷考試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課本熟悉程度,概念掌握程度和基本數學思想的考核。
總結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要從教師和評價體系等多角度進行,初中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非常大的獨立性,一旦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效果無法保證的情況直接會導致學生數學基礎不牢固,導致后續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缺少有力的數學解決工具和思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持謹慎探索態度,避免一蹴而就的數學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蘇茂峰. 河南科技. 2015(14)
[2]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張琛. 教育教學論壇. 2016(40)
[3]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賀紅俠. 中國校外教育. 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