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明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所關注的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那么,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該怎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這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摸索、總結,也有一些可能尚不成熟的看法,在此和同仁們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習效率;提升;做法
語文作為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與深化,給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成為了廣大小學語文老師所研習的重要課題。但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俗話說的好:“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學習效率,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習興趣在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方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語文教學中有些課文內容距離小學生的生活較遠,這勢必給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語文時感到抽象且不易理解,從而影響語文學習的效果。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其愛學、樂學、主動學,這樣才能學生真正學出效率來。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那么如何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首先應對學生進行目的性教育,讓他們知道學好語文是學好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其次,在教學中應注意以正面引導、鼓勵為主,激發興趣。第三,抓住語言因素、創造形象、激發興趣。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有許多好的范文,學生靠自己是體會不到其中用詞造句的準確性的,只有通過教師形象地講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第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實踐證明,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語文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保證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不可缺少的東西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根據學生思維規律,能簡化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簡化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復述課文,首先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前后段之間的聯系,列出提綱,利用關鍵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邊讀邊嘗試復述,這樣進行的學習比死記硬背要有效得多。
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初級階段,打好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過反復歷練,才能逐步養成。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思考,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敷衍馬虎,盡自己的努力把問題弄懂;勤動筆的習慣,一邊讀一邊圈、點、畫、記;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在遇到生字新詞時,養成隨時向工具書“請教”的習慣;看電視、讀書報中了解國家大事的習慣等等。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這些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更能使教者省時省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堂教學中恰當的運用反饋信息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反饋具有強化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好成績能帶來成功的喜悅和愉快的情緒體驗,能提高學習熱情。指導成績差的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在今后的學習中努力避免再次失敗。再次反饋有調節學習活動的作用。
五、關注學習主體的互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活動,過分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忽視了教學中非預期性和偶然性的教育資源,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獨立創造性的發揮,壓抑了學生興趣的發展。而新課程強調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本質是“交往、互動”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習交流,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事實上,學習交流,是建立在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基礎之上的。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性練習,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蹲下身子”和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討論,使學生產生語文學習的親近感,從而高效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去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
總之,社會在發展,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也在隨地發生著變化,教師的教法理念也在發生著很大變化。從教師施教出發組織教學活動轉向與學生的自主為出發點,并從師生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組織教與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對提高小學語文的學習效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宗敏娜.如何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6(10).
[2]谷衛茹.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探討 [J].學周刊,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