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華鋒 相華星
摘要:當前,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已經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我們在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既要做到教育人、引導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尋求做好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美術 留守兒童 思想品德教育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與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思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沒有條件隨父母流動到城市,只好繼續留在在農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親戚照料,這類未成年的特殊群體被稱為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現在農村學校面臨的一大難題,把這些留守兒童教育成為國家合格的公民,是對農村教育最大的考驗。我校就有四百多名留守兒童,他們在親情長期缺失的狀態里,產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如何讓這些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呢?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強調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環節,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美術教學是學校貫穿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培養“四有”新人和全方位發展人才的重要源泉。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我們廣大教師神圣的職責。
在美術教育中,它主要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的感染來樹立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與此同時,德育的培養,又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終使學生更加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我就個人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二、愛國主義教育在欣賞課中的滲透
涂涂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他們觀察認識世界、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種極好的方式。只有我們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就能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如在《兒童生活畫欣賞》這節課上,通過欣賞不同時代少年兒童的各種形象,讓學生們認識到舊社會小朋友們的悲慘生活,激發起學生們更加熱愛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還有,每逢重大節慶活動,我都讓學生注意觀察,畫出節日的各種歡樂景象,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實踐證明,在孩子們喜歡的涂涂畫畫活動中,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那樣的教育效果自然與教師的生硬講解強多了。
三、民族自豪感在民間工藝課和中國畫中的滲透
民族自豪感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概念,對于小學生是無法用言語表述清楚的。然而通過民間工藝、中國畫等美術教育,則能讓學生對民族自豪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如在教授學生學習中國畫時,我就告訴同學們,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它的繪畫技巧非常特殊,使世界各國的愛好者爭相學習。通過欣賞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畫家的作品,讓學生了解其價值,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
四、團結協作精神在泥雕塑中的滲透
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最有趣、最實效的應該就是泥雕和泥塑工藝的教學了,材料普遍,制作簡單,是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美術教學內容。我在教學過程中不光體現一個“趣”字,還想方設法滲透一個“合”字。
我把課堂搬到操場,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組劃分不同的區域進行集體創作,我則拿支粉筆在小黑板上給每組評比打分。基礎分為50分,最先完成好的小組可加20分,完成最好的小組(全體公認)則可加50分,還可以免費照相(我自己的手機拍照)。這樣一來,各小組都積極為爭奪50分而努力,各個投身到玩泥的“大會戰”中。這樣的教學,不光讓學生玩好,還讓學生學好,從中學到合作精神,讓他們在學中有玩,玩中有學,無形滲透團結協作精神。
五、環境保護意識在手工課和繪畫課中的滲透
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可再生資源的緊缺,自然災害的頻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全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十九大”報告也首次提出“生態文明”,環境保護,迫在眉睫,作為培養接班人的人民教師,我們更有責任讓學生從小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在教學《工藝粘貼畫》時,我不光指導學生制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樹立“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從小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在《畫動物》這節課上,除了教學生畫各種動物,還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瀕危動物的知識,并請學生談談怎樣從我做起,保護野生動物,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六、自信心在美術課堂的滲透
我認為自信是任何事情成功的關鍵。在我的課堂上,只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就及時給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明白只要能積極認真地參與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肯定會成功的。在上五年級的《黑板報》這節課上,我引入競爭機制,事先告訴學生將把設計得最好的作業作為下一期黑板報采用,并還要給前10名的同學發獎,還要將作品進行展覽,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激發起來了,很多學生都完成得非常不錯,我遵守諾言給他們發了獎,我告訴他們只要認真做,就能做的好。通過老師的鼓勵,激發了同學的上進心并幫助他們樹立了自信心。
魯迅先生曾說過:美育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相符,然其力足的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治。在整個美術教學中,要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有所特長,也有一個良好的行為及健康的思想。小學美術課教育不但要重視美術基礎知識、技能的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而且更應以美育為中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