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紅琴
摘要:在一個人的幼兒時期能夠接受到的啟蒙和教育主要來自家庭與幼兒園,幼兒從出生起就受到來自父母的教育,幼兒在三歲時進入幼兒園進行學習,這一階段是幼兒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受到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教育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國新型人口政策實施以來幼兒教育問題就受到來自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當下我國幼兒教育水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提升,為了切實保障幼兒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應當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互補
在幼兒入園之前,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重擔主要是由家庭成員負責的,由于工作繁忙時間不足等原因幼兒父母往往希望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自己就可以從教育者這一角色中脫離出來,以減少對幼兒的引導教育的方式減輕自身負擔,但是幼兒成長初期一直到踏入社會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境就是家庭與學校,并且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分別有其獨特且不可取代之處,只有家庭與學校配合默契并有效互補才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幼兒園教育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是不合理的。要想使幼兒教育更加完善,家庭就需要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全方位了解幼兒成長狀況,在幼兒入園前,家庭教育就需要為幼兒入園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幼兒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之后,家庭教育應當起到鞏固、延伸幼兒園教育的作用,如果幼兒園教育有某些缺失或者不足之處,家庭教育還要起到糾正、彌補的作用,與幼兒園教育形成互補,為幼兒的成長營造良好、全面的教育環(huán)境。
一、幼兒入園前家庭教育需要做的準備
因為自出生以來就在家庭這一環(huán)境中成長,因此幼兒會對長時間處于其他陌生環(huán)境中產生排斥心理,很多幼兒都會對離開父母獨自進入幼兒園有所抗拒,如果強行將幼兒送入幼兒園甚至會對幼兒性格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幼兒在幼兒園中沉默寡言不愿與其他小朋友溝通,甚至脆弱敏感,所以送幼兒入園也是每次幼兒園開學時家長所需要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那么家庭應當為幼兒開心、順利的進入幼兒園學習做怎樣的準備呢?
(一)適應期
首先,家庭在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經常提到幼兒園的有趣之處,例如在進入幼兒園之后可以和更多小朋友玩耍、幼兒園有更多玩具并且可以學習唱歌跳舞等,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對進入幼兒園產生一種向往情緒。其次,在進行了心理暗示之后幼兒會放下防備心理,對幼兒園生活產生興趣,這時家長可以偶爾帶領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參觀,在參觀過程中家長可以和教師進行溝通,讓教師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點,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找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玩耍,減輕幼兒的焦慮情緒,使幼兒在心理上產生熟悉感,促進幼兒更好的接受即將進入幼兒園的現實。
(二)模仿教育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同之處就在于家庭教育沒有系統(tǒng)的時間和任務安排,幼兒在家庭環(huán)境中更加輕松自在,但是幼兒園教育有著嚴格的時間安排,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主題和任務,幼兒無法隨心所欲,如果家庭教育忽視對這一問題也容易造成幼兒的排斥心理。
為了使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學習節(jié)奏,家長應當在幼兒入園前模仿幼兒園教育的時間安排和教育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其有一定的適應階段,例如每天定時以畫畫、聽故事、做簡單手指操等形式安排幼兒進行半小時專注性練習。
(三)語言教育
由于家長在幼兒出生之后就一直對其進行照顧,因此對幼兒需求表達的理解力較高,幼兒可以通過用手指或簡單發(fā)音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物品,但是幼兒園生活中教師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心理,可能造成幼兒表達不清、老師無法理解的現象,一旦幼兒身體不舒服或者有特殊需求將會因語言表達能力不行而受到耽擱。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家庭教育就要注重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多與孩子說話,多給孩子講故事,并訓練孩子清楚地表達自我需求。在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多觀看幼兒電視節(jié)目是一個較好的方式,通過觀看幼兒節(jié)目孩子們能夠在玩中學習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
二、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互相延伸、鞏固與補充、糾正
(一)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互延伸和鞏固
在幼兒順利進入到幼兒園中進行學習之后,家庭教育應當積極與幼兒園教育相配合,強化幼兒園教育的效果。但是很多家長工作較忙無法拿出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對子女有求必應,這樣一來即使在幼兒園中聽話懂事,但是一回到家孩子們往往會延續(xù)嬌慣作風,甚至仍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幼兒園中改正過來的錯誤習慣一回到家又逐漸養(yǎng)成。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家庭教育就要與幼兒園教育想配合,起到延伸鞏固的作用,家長可以經常與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幼兒園教育和生活的方式以及進度,等孩子回到家中后盡可能的延續(xù)幼兒園教育成果。
(二)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補充和糾正
1、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補充
在家庭中幼兒較難進入專注學習的氛圍,而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由于年齡條件和知識儲備量等多種限制,幼兒會經常接觸到不熟悉的物象,例如教師在通過多媒體展示某些植物、動物的圖片或者視頻時,幼兒無法進行生動的聯想。而幼兒園教師帶領幼兒外出實地觀察某些物象又是不可行的,這一限制因素會對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發(fā)揮造成限制,所以每當遇到相關問題時家庭教育就可以發(fā)揮其獨特作用,家長可以在工作之余帶領幼兒去動物園、植物園進行實地觀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加深幼兒的印象,促進幼兒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夠起到開闊眼界的作用,使幼兒形成自信、樂觀開朗的性格。
2、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糾正
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學習之前往往會有嬌慣、自私的缺點,在幼兒園中接受教育之后會逐漸改正這些小缺點,但是幼兒園教育并不是盡善盡美的,幼兒教師無法對小朋友的全部行為進行規(guī)范,在幼兒時期幼兒的模仿欲和模仿能力極強,與其他小朋友或者與家人的接觸中經常會模仿他人的行為,一旦某些錯誤行為被幼兒互相模仿就會產生不良影響,此時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就需要及時發(fā)現并及時糾正,避免幼兒不正確的行為方式在日積月累中成為習慣。
家長是最好的老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同時幼兒園教育也是進行幼兒行為規(guī)范的重要方式,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能夠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使幼兒快樂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