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 白石路
摘要: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高校大學生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當下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重視,許多優質高校把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放在培養目標的重要位置。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為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關鍵詞:翻轉課堂;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6434: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204-01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標,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從自我管理學習能力的訓練、學習心理的轉變到自主學習行為形成的過程。要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關鍵。
一、翻轉課堂與自主學習
傳統意義上的翻轉課堂就是“課前傳授+課上內化”的教學形式,即知識傳遞放在課下,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內化放在課堂,通過學生、師生間的互動協作實現。但是判斷一堂課翻轉成功的標準應該是,“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達到了傳統課堂中教師講授的效果和課堂中學生完成了本次課程內容的內化”。由此可見,學生在課外真正進行了深入有效的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獲得成功的前提。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具備了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能有效地通過教學視頻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在課前練習中找到自己的疑問,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在課堂中和同學開展協作學習、和老師進行深入討論,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另外,翻轉課堂通過對學習時間的重新分配,給予學生對學習時間更多的自主支配權,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來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更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課堂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科學的程序與內容
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解決認識中的困難,掌握正確的思維規律、邏輯程序和認識活動的特定方式,對典型的教學內容的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與認識,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這種具有多學科學習的共同要素知識的教學,采用邏輯的方法,通過教材與講課內容培養思維能力和運用邏輯程序的自覺性。選擇教材內容時應注意學科的邏輯性、知識的系統性、術語的規范性,組織教學應利于學生自覺地掌握概念與原理。專業學科教學內容應介紹最新信息,闡明其發展史及該學科與所學專業的聯系,為今后的學習更好地掌握講課內容提出建議,并使學生參與剖析課程的過程。
(二)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策略進行自主學習設計
1.教師認真分析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知識結構、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的差異,從而發現他們學習的先決條件及支持性條件,現有的學習資源、約束條件及解決的可能性。
2.教師根據學習需要和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圍繞學習目標,精心選擇和組織學習內容,并根據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心理順序決定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便于學生自學。還要科學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
3.根據反饋信息調控教學設計各個環節,以確保教與學成功。(D自主學習的組織。首先,教師應告知學生學習的目標任務、序安排、達標評價的形式與標準等,使他們在學習一開始就建立起應有的期望,產生主動學習的要求。其次,教師還應針對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選擇。最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2)開展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如進行探究教學,采用分組教學、情境教學、嘗試練習等方式。自主學習的評價由傳統的教師單向性權威評價向自主性評價過渡,采用教師評價、同輩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增強學生對學習過程、所學內容的領會與理解,增強學生與同輩問的聯系,并從中獲得信息。自主學習的評價是重視形成性的評價,通過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發揮同輩評價與教師評價的優勢。
(三)建立自主學習體系,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整個學習過程歸根結底是組織良好的自主學習過程,在完善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建立周密的自主學習體系,縮減理論課講授時間,確保學生自主學習學時,并讓學生直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與科研工作,發揮獨立自主精神,自主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目前不少高校都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本科生實行導師制;低年級就開始參加科研課題研究;建立創新實驗室,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在實驗室中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等。把本學科在生產中、科學研究中和社會活動中提出的問題、難題交給學生思考,讓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地解決這些問題,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