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驥
摘要:攝影藝術是一在逐漸消失的事物中發現新的美、超越語言、跨越時代、超越文化、超越國家和民族、在永遠進化著的全球化藝術門類。數碼產品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攝影的行列,數碼相機也逐漸成為了大眾所不可或缺的產品。本文分別從審美角度、攝影工具以及生活記錄方面陳述了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程度,并對加強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措施作出分析探討。
關鍵詞:攝影;文化藝術;群眾文化;普及性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183-02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攝影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視覺藝術,通常和人們的藝術生活有關,并且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手機都具有良好的拍照功能,人們每天都在給別人或是給自己拍照,這已經成為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僅為人類的視覺帶來新的體驗,還使得人們的精神文化變得更加豐富,因此,攝影藝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日益普及。
二、群眾文化中攝影藝術的普及程度
(一)審美角度
傳統的攝影藝術中,照片是一種身份象征,將其輔助于各項工作活動和必要活動。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群眾對于照片的使用更加多樣化,通過照片反映著時代思想,通過照片呈現出人民群眾的思想和情感,通過照片中靜態的事物和人物體現出意味無窮的意境。同時,在攝影藝術的應用過程中,照片主要是作為一種圖像形式的信息載體,使人民群眾能夠對照片內容進行想象和欣賞,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自由評價照片的攝影價值,以致改變了審美角度的規定和具體形式,使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的應用門檻得到有效降低,在攝影藝術的群眾化和通俗化應用條件下,照片既能向人民群眾展示現實生活的真實景象,也能夠利用照片內容的意境對人們群眾的心理精神進行凈化,使照片的作用和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二)攝影工具
目前,攝影藝術是一項專業技術上的知識領域,想要實現攝影藝術的效果就必須要利用攝影工具,通過攝影工具的圖像拍攝功能反映出攝影藝術的真正價值。一般在傳統的攝影藝術中都是利用具備物鏡成像功能的攝影工具進行圖像拍攝,但是在科學技術的發展背景下,數碼成像技術已經取代了物鏡成像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膠片圖像轉變成現代化的數碼圖像,使攝影工具的使用更具有便捷性、簡單性和高質量。同時,在數碼成像技術的發展下,攝影工具的組成結構得到了改革性的變化,人民群眾再也不需要使用笨重的攝影工具,在數碼成像技術和手機設備的融合運用下,具有攝影功能的手機設備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使攝影工具接近于群眾的日常生活,有效滿足了群眾的各種需求。
(三)生活記錄
攝影藝術的主要作用就是對現實生活進行記錄,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對人們群眾的生活進行記錄,所以攝影就是反映群眾生活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呈現出群眾生活的喜悅和成就,也可以反映出群眾生活的悲傷和挫折。在攝影藝術的應用過程中,可以無時無刻的記錄著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記錄人民群眾的生活變遷,使人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自身的生活軌道,使群眾能夠更加準確的體悟到生活的真實面向,從而有效強化群眾對生活的領悟,以此改善群眾的生活心態。
三、推動群眾文化中攝影藝術的普及
(一)加強攝影技術指導的創新
攝影藝術是一項具有較高專業性的技術領域,攝影人員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能有效實現攝影的藝術效果。這就需要群眾文化組織結合攝影技術的發展對用人制度進行優化和改革,使攝影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保障,并通過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和考核機制加強攝影人員的工作規范性,通過高水平的攝影技術指導有效推動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化。同時,群眾文化組織還可以聘請一些具有地方影響力的攝影人員建立攝影培訓班,并以群眾性質開展攝影藝術競賽,使攝影愛好人員能夠積極參與到攝影藝術活動中,以此提高攝影藝術在人民群眾的宣傳效果。就目前來看,群眾文化組織的攝影培訓主要是以官方教學的角度進行培訓工作,未能站在群眾立場對培訓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以致整個攝影培訓、無法滿足于群眾的學習需求。
(二)加強攝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的普及過程中,可以利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群眾對攝影技術的重視度和關注度,使群眾了解到攝影技術的重要性和特點。首先,可以通過專業的攝影人員進行培訓使攝影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普及,使更多的群眾能夠主動參與到攝影藝術活動中,以此構建出一個規模化的群眾文化。其次,攝影技術的教學人員應充分掌握傳統攝影和現代攝影的基礎知識,確保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群眾的個人素質,這對于群眾在攝影技術方面的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由于傳統攝影技術的教學具有較高的理論性,所以學員可以結合自身對攝影知識的理論進行多角度探索,以此促進學員在攝影技術方面的創新發展,使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由于傳統攝影技術在現代社會的應用價值不高,在進行傳統攝影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控制教學時間,并采取科學方式對傳統攝影技術和數碼攝影技術進行融合教學,使攝影學員能夠在傳統攝影的原理上過渡向數碼技術的圖像處理,從而有效促進攝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同步進行,有效提升攝影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提升攝影技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應用能力和應用價值,進一步促進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應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為攝影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群眾基礎,加之手機產品的不斷更新,攝影像素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再到現今的上千萬,手機攝影的像素基本上能滿足群眾對攝影藝術的要求,而且手機攜帶方便,體型小巧,質量輕,只要人們有需要就可以隨時進行拍攝。所以,可以通過手機攝影培訓教學,提高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當中的普及性。例如:通過手機攝影的照片,可以進行后期處理,并且處理的軟件諸多,有美圖秀秀、in、天天P圖等,并且通過這些P圖軟件處理后的照片能夠達到美觀的優勢,從而使其照片更加符合群眾的心理,達到手機攝影藝術在群眾當中普及的目標。
(三)采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現代攝影教學
在傳統的攝影教學過程中,影像基礎處理是一項較為嚴格的教學環節,在整個影像基礎處理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確保沖洗操作的環境條件,也要掌握相應的采光調節、焦距調節等等攝影技術。因此,想要提升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性,在進行攝影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例如搭建影棚和數字暗房、采購數碼設備、采購基礎設施等等。同時,為提升教學效果也要積極利用各種信息化技術,通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構建一個完整的網絡信息教學系統,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攝影在線教學,并將攝影問題作為教學出發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要結合群眾需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使攝影學員能夠不斷強化自身的攝影能力,使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應用能夠更加順利。此外,在進行現場攝影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碼攝影的教學,并將課程內容編成PPT文件,以便能夠將課程內容轉變成圖像形式進行高效率的攝影教學,從而在邊教邊做的教學中使學員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到攝影知識和操作技巧,有效推動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普及。
四、結語
攝影除了被用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外,還能陶冶情操培養、藝術修養,拍攝工具已經漸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人們生活中娛樂的重要工具。加強攝影藝術的普及,能豐富人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內涵、放大群眾的審美角度,而且還從公益性的角度出發推動群眾文化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