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要:為了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水準,許多高校都大力開展聲樂教學,隨著時代的進步,選擇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到高校聲樂課堂教學也成為必然之勢。本文則是在強調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前提下,探討日后科學性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高校聲樂教學的有效措施,希望引起有關教學人員關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校聲樂教學;作用;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J6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8-0226-01
為了確保更好地提升高校聲樂教學質量,改善學生的藝術造詣水平,選擇盡快理清多媒體技術對于高校聲樂教學的作用,并規劃可靠的應用措施,顯得十分必要。
一、多媒體技術對于高校聲樂教學的作用
l.保障聲樂教學的延續特性。以往高校聲樂教學延續性不盡理想,尤其是在課堂講解完畢之后,許多學生都是基于記憶進行練習,難免會在感覺上有所偏差。如若可以將上課視頻和錄音及時拷貝共享給學生,就可以進一步強化聲樂課堂教學的延續特性,使得學生能夠依照課堂中的正確聲音狀態予以反復訓練,確保基于自身作為參照媒介,更好地強化歌唱狀態并且精確性把握有關樂曲處理技巧。
2.融入更多風格的音樂要素。傳統高校聲樂教學期間,主要配合鋼琴予以伴奏,盡管說迎合學生主觀處理需求,但是因為鋼琴本身音準欠佳,無法保證令學生跟隨不同節奏方式進行精確性的節奏感和風格感鍛煉。而選擇推廣使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保證預先靈活性地處理好伴奏,同時凸顯出一定的節奏和風格,方便學生在聆聽和訓練過程中自覺形成強烈的風格、節奏理念,進一步富有針對性地調整個人歌曲表達方式,持續性地進行多聲演唱訓練。
3.開拓更為可行的音樂大課指導路徑。經過多媒體技術使用之后,可以保證令多個學生同時接受聲樂指導,并且確保令他們在課內外多聽、多看、多練過后,詳細地掌握不同聲樂作品的處理要點和演唱表演方式。
二、多媒體技術科學-性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的措施
l.利用動畫播放形式進行發聲練習動作呈現。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發聲訓練是最為基礎的環節,同時又是學生感覺最為困難的學習內容。以往教學期間,許多學生都無法明確教師胸腔與腹腔運氣規律,更不能清晰地觀察到教師口腔與聲帶在發聲環節中的實際動作形態,所以即便是經過多次的練習和感悟,也難以把握當中要領。而經過多媒體技術融入之后,教師則可以考慮運用動畫播放形式進行各類發聲動作技巧生動細致化呈現,方便學生及時觀察和演練不同發聲過程中身體各個部位的動作細節。在該類直觀性教學指導條件下,大學生就可以更加高效率地鎖定有關發音部位,逐步調校自身的發音狀況,最終熟練地控制各類發音動作。
2.借助歌聲錄制途徑進行學生常見錯誤分析和修正。如若說別人唱歌過程中出現任何瑕疵現象,我們都可以及時聽出來,但是輪到自己演唱時則很難予以發現。透過實際調查發現,大學生進行歌唱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情感把握不精準、歌詞含糊不清、節奏不明朗等消極狀況。基于此,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軟件進行學生唱段錄制和重復性播放,令學生能夠快速發現個人唱歌中遺留的弊端,確保全面性分析和直觀性體會過后,合理接受教師反饋意見并加以針對性修正。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在持續研習個人唱歌錄音之后,進行精準發聲全面對比和自我發聲習慣反復校正,持續到唱準為止,這類模式對于學生聲樂系統化和有效性學習,有著絕佳的引領功效。
3.配合多媒體錄像的功能培養學生理想化的舞臺表現狀態。在聲樂演唱過程中,舞臺表現能力同樣是不可小覷的細節,而以往傳統聲樂教學期間,許多學生表示無法在不規范的環境中塑造出絕佳的舞臺表演狀態,這類現象如若長期延續,勢必不利于有效提升學生的聲樂演唱實力和綜合素質。由此,指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錄像功能,細致化錄制、播放和分析每個學生的演唱內容,令他們能夠更為直觀地鎖定個人演唱中的缺陷,隨后依照教師指導意見進行逐一糾正調試,進一步獲取更為高水準的演唱效果;除此之外,多媒體還有伴奏功能,其可以輔助學生更為合理性地調整對音樂的整體感官和自身的韻律,最終鍛煉出靈活性的舞臺表現和演唱控制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往單調乏味的聲樂教學模式,已經和現代高校全新的教學需求產生沖突,需要盡快予以改革調試。希望日后各類高校聲樂教師能夠緊跟多媒體設備和信息化教學的創新改革趨勢,在確保摒棄以往一言堂教學弊端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將多媒體技術貫穿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的所有活動當中基礎上,及時革新聲樂教育的理念與方式,唯獨如此,才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和綜合型聲樂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