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豪 管子勛
摘 要:在本文中,綜合了從2005年到2016年的資料,對我國11家商業銀行中面板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并應用了一些相關的方法,對互聯網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的風險做出了研究,并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影響研究
在2015年的3月份,互聯網的概念第一次在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互聯網金融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進入了國家的經濟增長規劃之中。商業銀行一直在我國的傳統金融的范圍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進行互聯網時代以來,金融行業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從而實現了自身的更新換代,互聯網與銀行相融合,關鍵在于網絡技術在銀行中的運用,使傳統的營銷模式、技術與流程等一些舊有的形式得到改變,主要是將互聯網的技術作為基礎、數據作為關鍵,進行多層次的創新活動,在創新的過程中,銀行的業務在得到拓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風險。在我國,2003年時,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興起,發展到2013年,余額寶作為突出代表開始全面在線上推廣,中國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壯大。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截止到2016年的時候,我國經由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9萬億元的金額,與同期相比增長速度為百分之六十幾。余額寶在2016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8千多萬億元,榮登公募基金的頭把交椅,比2015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五點多,所以,商業銀行在進入了網絡時代以后,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在這個模式下所帶來的各種機遇與各種挑戰,還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中的一些中間業務進行滲透,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與破產風險有所升高。在當前大環境的影響之下,我們當前很迫切的任務就是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與銀行互聯網化水平的這兩個角度出發,針對互聯網時代對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進行研究,將互聯網金融和商業銀行風險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整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商業銀行可以更好地應對在經營中的風險,使我國的金融市場趨于穩定。
一、文獻分析
在本篇文章中,對國內外一些有關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文獻經過了專業的整理與分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互聯網金融加大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有專家研究顯示,雖然互聯網金融對于傳統意義的商業銀行在轉型的方面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帶來的風險也是巨大的?;ヂ摼W金融對于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沖擊力,主要在存款業務、中間環節業務與貸款業務的各個方面得以表現,其中商業銀行的存款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就分流到外面去了,和一些支付交易與信貸的交易等等構成了競爭的關系。有關專家分析得出,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一些風險會帶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當中,比如,信用的不充分、技術上的依賴性等等,使商業銀行在競爭中的風險加大。專家使用協整與因果的檢驗方式,并且還使用誤差修正等一些實證分析的相關方法,經研究從中發現互聯網金融不斷的發展,對于商業銀行存在的不良貸款方面有著非常正向的影響。因此,互聯網金融雖然可以讓一些規模較大的銀行,運轉經營的效益有著很大的提高,但也使這些銀行破產的風險增加了很多。對一些中等規模的商業銀行來說,會使這些銀行的信用風險增加。
2.互聯網金融減弱商業銀行風險承擔
金融專家經研究提出,互聯網金融會使得金融服務的形式在發生著重大的改變,此種改變在全球范圍內都產生了效應,互聯網金融還有電子商務,沖擊到了全世界范圍內的一些傳統意義上的金融行業,造成了激烈的影響。所以,互聯網金融所引起的在技術這個層面的改革,對于銀行所掌握的信息和借款人所掌握的信息,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有所改觀,使銀行風險的管理得到改變。金融專家對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支付的這個方面,專家指出,原本是現金的支付轉變為非現金的支付,對銀行貸款會產生一些影響,主要是外生性,在銀行的利率升高的時候,非現金支付對銀行調整貸款的供應非常有利,即可調整,使銀行的不良貸款的風險下降。在商業銀行的相關風險結構與管理方面,由于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影響,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使它們的破產風險有所降低。
3.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風險的雙向作用
金融專家研究發現,資本的監管力度的大小,對銀行經營中所存在的風險和金融自由化程度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有著巨大影響,而且在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倒的U字形。專家對這種情況予以重視,網絡銀行在運行的過程中,一定要使運行的成本有效降低,使銀行的經濟效益有所增加,但由于經濟的規模不斷地擴大,使得商業銀行所要面對的市場風險日益增高。因此,不能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商業銀行的發展壯大對立起來,兩者在為大眾提供金融服務的這個方面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使兩者在競爭的過程中加以合作,促進互補性發展,讓金融的得到不斷的創新。另外,金融專家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一個方面使商業銀行在運營中的資金成本有所增加,從而導致銀行的利潤減少了,使得銀行所面對的破產風險有所增加。在另一個方面,由于貸款的利率有所增高,促使企業的投資風向有所改變,投向了一些風險比較高的項目,導致銀行出現了很多的壞帳,使商業銀行中不良貸款的風險有所增加。這個影響會出現先降低再上升的走向,在一些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緩和,但是,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商業銀行中,所表現出的現象是比較明顯的。有金融專家提出,互聯網金融迅速的發展,對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方面存在的風險,與破產方面的風險都有著正向的非常明顯的影響。
二、理論分析
在上文中,通過對一些相關的文獻進行探索與研究,從中得到了大量的素材還有非常寶貴的經驗,在下文,從理論的層面再加以分析。
我們從非常廣義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內容中,不但有互聯網企業必須依賴的一些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提供金融相關服務業務,還有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要走向互聯網化。所以,在下文中,經從以下的兩點來對理論方面加以探索。
1.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水平與商業銀行風險
互聯網金融具有很多的特性,對大數據的依賴性、途徑的眾多、具有很大的便利性,這些特點使大量的存款受到吸引,從商業銀行中轉向了互聯網的企業中,而近些年出現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使得銀行所具有的支付功能開始減弱。這些現狀都導致商業銀行的業務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力,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方式中,很大一部分的獲利都來自于存款與貸款的差額,而這種類型的獲利急劇下降,使商業銀行之前在市場的主導性地位有所下降,并使得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也在相應地下降了。在這種情形之下,商業銀行為了使自身的獲取利潤的能力有所增強,就會去關注一些風險比較高的項目,想獲取高額的利潤,就導致這類現象的出現,獲取利益能力越差的商業銀行,所要承擔的風險反而越高,著重在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破產的風險,二是不良貸款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從間接的層面,使貸款的利率有所提高,那么貸款利率在提高的情況下,會使逆向的選擇有所增加,也就是說,企業會更關注于風險高的項目,加大這一部分的投資,就可能導致企業的壞帳有所增長,所以,就增加了商業銀行在破產方面的風險,還有在不良貸款方面的風險。
2.商業銀行互聯網化水平與商業銀行風險
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以來,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加入了互聯網的因素,使得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服務的形式得到徹底的改變。因此,商業銀行為了與時代的發展接軌,也開通了一些網上的銀行、手機銀行以及各種形式的電子銀行,用以拓展業務,使自己在全新的運營環境下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逐漸地形成了在線下的一些物理的網點以及在線上的網絡平臺,從而線上線下的經營模式互為補充,互相促進,使得經營的效益有所提高。因為商業銀行的物理網點是比較多的,在和互聯網的一些金融企業的競爭過程中,還是占有一定的優勢地位,對于商業銀行在業務的發展與開拓方面非常地有幫助,進一步使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從而使商業銀行所存在的破產風險有所降低。
在當前由于商業銀行完全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服務的形式,使經營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在新的經營過程中,因為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致使銀行在對客戶的信息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困難,使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增加了很多,同樣也使得銀行的不良貸款方面的風險也增加了。商業銀行伴隨著互聯網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客戶數據的發掘與累積,使線上搜集數據和線下對客戶進行實地的考察,這兩種形式結合起來,銀行的信用體系得到重新的建立,貸款的質量得到保證,銀行出現壞帳的情況減少,并使金融的形式得到創新,金融對大眾的普惠效應得到實現。在這個基礎上,商業銀行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也有所緩和,銀行對于經營風險管理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商業銀行出現不良貸款的風險有所降低。
三、結論與建議
在本篇文章中,對2005年到2016年的11家商業性的銀行數據,進行了理論性的分析與研究,得出了相關的結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迅速發展,并且隨著水平的不斷提升,導致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風險有所提高,但在一些使用了電子銀行,并且使用率非常高的商業銀行,經營的風險還會有所下降。伴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由于網絡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及資本越來越充足,再加上獲得利益的能力有所提高,這些都會使得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有所降低。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GDP增長率越高,那么銀行在破產方面的風險也就相應地降低了。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會有一種正向與動態的影響?;ヂ摼W金融企業的發展在上升到更高的層面的時候,存款與貸款比例的提升,會使得商業銀行的破產風險有所降低。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得出,對于如何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在那些電子銀行替代的比率很高的商業銀行中,要與互聯網金融的企業有更加緊密的聯系,能夠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并且把一些更具現代化的理念與技術,傳達到傳統型的商業銀行中,讓它們也可以不斷地進步與改革,使傳統的經營形式有所轉變,經營的技術與效益有所提升,從而破產的風險與不良貸款的風險有所下降。二是,商業銀行要加強自身的互聯網化建設水平,將自己物理網點多、基礎性的客戶群比較多、在社會上的信任度比較的這些優勢發揮出來,使線上與線下的金融服務加強配合,使不良貸款在期間的動態性的傳達有所降低。
參考文獻:
[1]史亞榮,張茗.互聯網金融形態對我國商業銀行影響的差異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02):105-115.
[2]蔡志強,嚴曉楠.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市場結構及績效影響研究綜述[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8,38(01):33-38.
[3]喻微鋒,周黛.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規模與風險承擔[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8,34(01):59-69.
[4]雷鳴,陶宇軒,劉蕾.互聯網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能力的影響研究[J].經濟論壇,2018(01):60-64.
[5]楊肅昌,姚宜之.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影響的實證研究[J].時代金融,2016(2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