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慶
摘要為使教師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語言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教學質量,需進一步提高高校體育教師授課的語言技巧和語言功能。本文就主要針對教學語言的運用、教學語言的技巧、教學語言的功能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促進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學語言 教學效果 運用 技巧 功能
一、教學語言的運用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教育性、邏輯性。而且還要注意語言的生動形象和趣味性。使之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一)運用精確的術語口訣,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動作。如在田徑跳遠教學中,引用“頂頭、提肩、拔腰”六個字形象比喻跳遠助跳、起跳技術要領和要求。
(二)運用語言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時間、不同地點和不同環境。當學生做錯一個動作時,最需要的是安慰鼓勵的語言,這時哪怕教師輕輕點一下頭,譬如說聲:“沒關系重新來”就會使學生重新鼓足勇氣,努力去做好每個動作。
(三)運用語言時,還要注意學生的性格特點,如同學愛面子、不愛活動、自尊心強、要求教師幫助和給予鼓勵。性格內向的同學、沉默憂郁、動作呆板、敏感性強,低估計自己的能力、自信心不強,對他們應經常用贊許的口吻激發熱情、盡量避免刺激的語言。因為過激的語言,會使他們心慌意亂、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語言的技巧
精講多練是體育教學的一個原則,不過怎樣才能精講,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這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鉆研語言這門藝術。
(一)教學語言節奏要適宜,在傳授技術要領時,教師講解的動作要與學生思維活動相適應。節奏快,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節奏慢,學生練習時間減少達不到精講多練的效果。
(二)語氣變化要適當,根據體育教學的條件及對象的不同情況,教師要注意語氣、聲調等方面的變化。以及時調控教學節奏。
(三)語調高低要適度。教師講解的音量要適度,以學生能挺清楚為宜,聲音太高,對學生刺激過強,有礙他們思維能力的正常發展,聲音太低,刺激強度過弱,也難以喚起學生的注意。
(四)在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語言的有效信息量。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準確簡潔,不能拖泥帶水,教師的語言是一連串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只有增加語言的有效信息量,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練習的密度,減少時間的浪費。
總之,濃縮講解內容,用最簡練的形象語言,來捕述動作過程和高度概括基本技術要領,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田徑“跨欄”的教學,要求學生能跑、敢跨、學會正確的跨越。首先要啟發教育他們克服一個“怕”字,樹立一個“敢”字;同時用簡練形象的語言講清動作性質、要用“蹬、擺、捕、壓、拉”五個字交代清楚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徒手模仿過程練習時,邊說邊練。這樣,形象逼真地點名了動作過程難點,突出了重點,學生易懂、易記、印象深刻,誘發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教學語言的功能
只有語言表達出色、教學效果才能更好。剖析富有特色的體育教學語言,不難看出有下列的教學功能。
(一)組織性功能
語言是教學的紐帶。體育教學組織是一項較為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因為體育教學是由各教學部分,各教學環節組成,并在室外不同的教學場地進行。要使各教學部分有緊密銜接,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學秩序井然,就需要采取多種措施,借用多形式的語言活動來加強組織和控制。教師科學合力的口令,就可迅速地集合、組織、調動隊伍、集中學生注意力,振奮學生精神、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各教學活動能省時、省力地順利展開。
(二)指導型功能
語言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最佳“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多是通過語言來完成的,如宣講課的內容任務,揭示動作要領與關鍵,閘明練習方法與步驟,剖析錯誤動作、評定練習效果,這些語言都具有講解特點,是直接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的信息,也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主要源泉。講解性語言是指導學生學習的必要語言,也是教學中運用最多的一類語言,抓好以上語言講解,對提高教學效果將會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啟發性功能
語言可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體育教師不但需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品質。而語言能在啟發學生思考探索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知識經驗和心理特點。結合巧妙地運用提問、暗示、點拔、提示、比喻等語言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展開,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獨立的思考探索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育性功能
語言是育人的必要環節。體育教學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體育教學特點,在傳授知識技能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好育人工作。如何運用教學語言是高校體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們給予重視和不斷的研究。總之,教育得法,語言得當就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