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敏維
摘要身體訓練或者稱為體能訓練是所有競技運動項目在設計訓練計劃時的重點內容,運動員經過訓練所獲得的身體能力是完成一切技術和戰術任務的基礎。關于身體能力有很多不同的定義和分類方法,但主要內容基本都包括:速度、力量、靈敏、柔韌及運動耐力等要素。目前,國內外運動訓練領域都注重充分考慮運動員的個體差異,以提高神經肌肉適應和工作能力作為核心理念,并且將這一理念滲透到身體訓練的各個層面。
關鍵詞田徑 訓練 探討
一、身體訓練的幾個熱點問題
目前,國外對于身體訓練更加注重的是神經和肌肉對運動方式及速度要求的適應,而不是過分拘泥于有氧、無氧這一能量供應層面,因此,國外身體訓練較為關注爆發力、靈敏和速度訓練,并且強調軀干部的力量和穩定性,因為軀干部是控制運動中身體重心和快速改變方向以及做出各種技術動作的發力點。研究發現,2-3次力量訓練后,肌肉力量就可能明顯增加,這種增加顯然不可能是由于肌肉生理改變的結果,而是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增強所致。有研究表明,進行短期訓練后,高速度訓練組在低速度運動能力上并沒有變化,而低速度訓練組在低速度運動能力上有顯著性提高;低速訓練組在高速運動能力上也有提高,但高速組變化更為顯著,這一結果說明神經肌肉對運動存在著短期適應,由此可見,提搞神經肌肉對運動的適應能力可以收到顯著的訓練效果。
爆發力訓練理念和方法。超等長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是訓練爆發力的有效方法。爆發力素質對于許多運動項目的運動員都是十分重要的,爆發力(功率)用公式表示為:功率:力量x距離/時間,也就是說,需要神經指揮肌肉進行更快和更大幅度的收縮。超等長訓練的原理就是使肌肉在收縮前先進行拉長,利用人體關節、肌肉和肌腱中存在的本體感受器,使肌肉反射性發生更強和更快的收縮,這種情況形象的如間橡皮筋的先拉長后收縮。神經系統發出指令支配肌肉收縮的過程稱為耦聯階段,優秀運動員耦聯階段的時間一般在0.35秒至0.5秒左右,通過超等長訓練可以進一步縮短這一耦聯時間,超等長動作過程的兩個階段包括;(1)先拉長一>肌肉離心收縮,(2)再縮短一>肌肉向心收縮。通過離心收縮階段,肌肉可以積蓄更大的收縮勢能,并且通過肌肉的自身調節,使向心收縮做功能力提高,縮短從能量緩沖到能量釋放的過渡過程,從而增強爆發力,根據這一理論基礎,目前國外較多地運用超等長訓練作為提高速度力量及爆發力的訓練方法。在實際訓練中,要結合專項特點,設計如各種跳躍和跳伸練習,達到發展爆發力及快速力量的目的。
靈敏素質訓練理念和方法。靈敏素質是在運動中不損失力量而準確改變力量、速度和方向的能力。神經系統能夠快速發出或替換指令并使肌肉快速反應是靈敏素質的關鍵。靈敏素質主要受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動態柔韌性(肢體在運動中的活動范圍),運動協調性(各部分肌肉在運動中的協調配合)、爆發力、力量水平(向心和離心)、動態平衡(在運動中如何保持重心的穩定)、運動的加速能力(運動中速度的突然改變)以及制動能力等,所有這些因素在運動中是協同工作的。力量速度訓練理念和方法。力量訓練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慢速大力量練習,主要用于發展絕對力量;一種快速較小力量練習,主要用于提高力量速度和力量耐力。慢速、快速力量練習在身體訓練中二者不可或缺,速度訓練的基礎是絕對力量,沒有發展絕對力量,永遠難以達到高速度;而在具備了一定的絕對力量以后,如果沒有很好的發展快速力量,則身體力量不能很好地符合實際運動要求。快速練習能夠加強高速運動單元與神經沖動間的聯系,神經適應于發放高速沖動,而高速運動單元快速反應,從而提高力量輸出的速度。由于快速練習在以往的訓練實踐中往往安排得不夠,所以快速運動單元對訓練的適應性非常強,往往短期內訓練效果就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安排身體訓練計劃時,要注意根據運動員的個體特點,將慢速練習和快速練習有機地結合進行。
二、營養保障和損傷康復是身體訓練的必要輔助
適度科學的營養保障是身體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訓練在生理上可以透導機體蛋白質的合成,使肌肉和其它身體結構向著適應運動所需的方向去塑形。因此,在運動前,機體儲備適度的能源物質和代謝調節物質,以及在訓練后保證蛋白質合成得快速順利進行是營養保障的任務。目前在國外,膳食營養仍然是營養保障的基礎,在此基存上再使用適當的強化營養品作為膳食營養的有益補充,而不贊成過多地使用強化營養品,因為攝入營養品的種類和數量過多,可能造成機體代謝負擔,另外也會造成某此營養元素的攝入超標,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我們科研保障體系中,要充分重視對運動員膳食營養知識的普及和教育。
三、結語
目前在國外非常重視在訓練中注重預防損傷,這種預防是通過對身體薄弱環節的診斷及相應的有目的的訓練來實現的,可以稱為損傷的“預康復”(Prehabilitation)。當身體的各個環節力量和協調性都達到理想狀態,并且較為均衡時,就能夠在訓練中減少損傷的發生,并收到身體訓練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