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花
【關鍵詞】 留守兒童;問題;原因;學校;家庭;社會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22—01
近年來,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逐漸增多,有些學校的留守兒童數量甚至占了多數。這些學生的教育一直是班主任和其他老師非常棘手的問題。筆者結合所在學校的具體實際情況談一談對農村學校留守兒童教育的一點認識。
一、留守兒童存在教育問題分析
1. 學習上存在的問題。留守兒童在農村往往由自己的爺爺奶奶監護,大多數監護人的文化水平偏低,導致了所看護的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落后。通過調查,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學習成績好的留守兒童往往是因為監護人對其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科學的指導,讓留守兒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興趣。而學習成績差的兒童,往往是監護人認識和對孩子的關心不足,不注意對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沒有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的認識,導致了留守兒童學習落后。
2. 行為習慣存在的問題。留守兒童由于從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留守兒童往往不聽從年邁的監護人勸導,認為自己的爺爺奶奶不能理解自己。大部分留守兒童不愿意與監護的長輩交流,尤其是正處于叛逆期的男孩子,經常出現不聽管教、違反校規的現象。
3. 情感教育方面的問題。部分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母關愛的缺失,存在十分嚴重的心理問題。通過對留守兒童的調查發現,大多數留守兒童不能感覺到幸福,并會產生負面情緒,加之農村學校德育和心理教育薄弱,留守兒童遇到情感和心理問題時無處傾訴,漸漸變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流。部分學生出現嚴重的性格問題,不懂得與人和睦相處,對別的小伙伴存在敵意,這都源于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完善,無法及時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變化,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4. 自身存在安全隱患。農村地區普遍安全意識淡薄,老年人不愿意了解少年兒童安全教育的內容,對社會上存在的傷害未成年人的案例一無所知,導致留守兒童在上學放學路上被傷害。還有部分孩子抵御外界誘惑能力差,容易走入歧途。
二、留守兒童出現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1. 學校方面。學校教育出現的問題,主要歸結為某些學校教育理念落后和師資隊伍的不完善。如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不高,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歧視學習成績差、紀律不良的學生。另外,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夠重視,沒有充分關愛他們和幫助他們,沒有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教育的溫暖和公平
2. 家庭方面。留守兒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監護人由父母變成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這為留守兒童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埋下了一定的隱患。一方面,爺爺奶奶因為溺愛,孩子犯了錯誤不進行適當的教育,甚至有時候孩子犯錯了,不但不批評教育,反而一味地包庇縱容。親戚朋友認為只要孩子衣食無憂就算完成任務了。另一方面,爺爺奶奶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傳授給留守兒童,而他們的教育觀念往往是陳舊落后的,如認為學習是沒有必要,勞動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沒有讓留守兒童形成正確人生觀念和意識形態。
3. 社會方面。由于農村的社會文明程度相對落后,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留守兒童的發展,加之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監護力度的不足,留守兒童可以輕易出入網吧和游戲場所,導致留守兒童的成長偏離方向,出現了許多問題。
三、關于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的建議
1. 學校方面。首先學校要制定保障對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做得好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以切實提高教師對這方面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學校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培訓,教師要加強自身品德修養,能做到能像愛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每一個學生。
2. 家庭方面。一方面監護人要按時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確保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不受侵犯;另一方面確保孩子平時正常生活、學習、游戲等用具的需要。監護人還有掌握孩子的思想行為動態,感覺有異常情況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比如孩子開始玩暴力游戲,看不良書刊或影視劇;還有孩子經常發呆、爆粗口、有暴力傾向等行為要及時正面引導或與老師溝通,及早糾正不良行為。
3. 社會方面。政府應該大力支持教育部門的工作。相關部門必須嚴格監督網吧、游戲廳、成人娛樂場所禁止未成年人進入,以免未成年人尤其是留守兒童沾染一些不良的行為和接觸一些不良行為的社會人員;相關部門必須嚴厲打擊和防范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留守兒童接觸社會不良行為的機會,讓他們健康地生活和學習。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由于人口流動和城鎮化進程造成的,是難以根除的社會問題,如何正確地處理留守兒童問題,不僅關系到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家庭關系的和睦發展,更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因此,全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