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
【關鍵詞】 “互聯網+”; 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需求;
建設內容;效果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36—01
蘭州市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是將目前教師資格認證考試環節和“互聯網+”平臺功能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考試管理方式,是當前新技術革命中一個非常活躍和具有很強生命力的技術應用領域,是信息化社會的產物。原有的教師資格認證考試模式、考前人工統計信息、考中考場分配和考后統計發證等一系列的人工工作都在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中得到了有效解決。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蘭州市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的功能開發需求
針對蘭州市教育局和三縣五區教育管理部門的實際需求,發揮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以及“互聯網+”新技術的優勢,才能確保進一步提升所建設的網絡系統的實效性,建構更加貼合于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的平臺環境以及管理模式。在開發網絡系統模型的過程中,要保證其具備以下功能。第一,具有基本的考生用戶數據庫收集功能,能對考生基本信息進行及時添加和查詢,以保證考生身份的完整度;第二,保證系統具備較為靈活的考場管理功能,建構有效的生成方式,利用隨機模式或者人工模式,從而確保其能夠有效地參與到考場分配;第三,建構更加便捷化的系統管理功能,并設置有效的管控和日志功能,便于用戶進行及時查詢和處理;第四,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能運行有效的評價機制,考生能通過正確的路徑對成績進行統計和查詢。
二、蘭州市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的建設內容
1. 運行環境和開發平臺。網絡系統依托Windows Server 2012,基于JavaScript開發工具,支持平臺移動開發,實現Web以及云開發。數據庫管理采用MYSQL數據庫,能實現內存在線事務處理,保證數據應用結構更加便利。網上考試系統數據模型層級結構的實現主要是將關系型數據映射應用到系統開發中,確保數據服務和事務管理模塊的有效運行,同時利用JavaScript構建有效的表單認證模型,對用戶進行驗證和角色管理,確保數據的集成化、網絡化和有效化。
2. 建設內容。蘭州市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建設圍繞采集考生資料、圖像采集、費用繳納等流程,實現網絡核對確認。通過開發設計,系統能夠在功能子系統間實現統一數據接口和統一身份認證,這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能夠使系統的復用率得到提高:注冊上報模塊通過完成對報名參加考試的考生進行統計并轉化為電子記錄,快速統計參加考試的考生人數;考場管理模塊通過數據接口獲取考生統計信息自動或者人工完成考場安排工作,同時自動生成考號,免去人工編號的苦惱;考試管理模塊自動生成對應考生的準考證,同時完成打印輸出,實現考生從報名到生成準考證過程的網絡化和自動化;成績管理模塊根據準考證號進行考試成績的錄入和各種查詢。近年來,蘭州市非師范類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致力于面向蘭州市非師范類考生的考試服務,完成了照片一次性采集、準考證統一打印、成績統一查詢等功能,為蘭州市教育局實施網絡化管理、信息化建設、流程化工作和透明化公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設性意見。
三、蘭州市非師范類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的創新效果
1. 考生報名地點不受限制。考生通過網絡系統注冊登錄,在不受報名時間報名地點的限制情況下,通過互聯網完成報名的大部分過程,而且只需要1次網絡報名,就可以完成身份認定、資格種類認定、考點認定和考場認定。
2. 考試管理過程不受限制。管理人員通過網絡系統登錄平臺,將整個考試管理程序自動化,實現了考場自動生成、準考證號在線打印、考場時間自動安排,將傳統教師資格鑒定時間控制在兩天之內,大大提高了鑒定效果和考試效率。
3. 考試成績透明有效。管理人員通過網絡系統登錄平臺,考試結束后第一時間將成績同步上傳系統平臺,考生通過自己的個人賬號可以查詢到考試成績,對于考試管理者來說,不但大大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性,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總之,通過蘭州市非師范類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網絡系統的實際應用,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開展也越來越達到理想效果,近年來平臺服務考生近12000人次,充分說明了通過網絡平臺的快速、便捷、適用,為廣大非師范類考生打開了通往教育職業的通道,也為蘭州市教師隊伍的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