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升
【關鍵詞】 中職學校;語文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79—01
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對于提高中職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促進中職生更好地就業與創業作用巨大。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分析了當前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對策。
一、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師教學觀念落后。長期以來,由于受社會、學校、學生等因素的影響,傳統教育、應試教育觀念制約著語文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把教育窄化為文化知識的學習,把文化知識的學習窄化為教材內容的學習,把教材內容的學習窄化為知識要點的學習,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窄化為教師的注入式學習,重知識輕能力,重傳統輕探究,重結論輕過程,重課本輕課外,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使語文教學脫離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成了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勢必不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2. 學生輕視語文學習。當前,很多高職學生錯誤地認為,步入高職院校主要是學習技術,而語文教學似乎與技術知識沒有關系,所以難以意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將語文看做是可有可無的學科。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動力勢必會降低。但實際情況是:由于學生語文素養和知識的缺乏,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進而對職業能力產生影響。
二、加強中職語文教學的對策
1. 創造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這方面,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創設情境,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活應該是有趣的、有意義的,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直觀、形象的生活情趣中學習語文知識。生活中有許多語文問題,它們都可以和教材內容“鏈接”而進入課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通過活化語文文本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 結合專業實際,完善教學內容。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職業院校使用的語文教材都是通用的,內容過于陳舊,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不符。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采用適合本校學生的語文教材,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與職業要求進行充分結合。比如,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撰寫產品說明書、營銷計劃、調查報告等;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加強口語表達和應變能力的鍛煉,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交談與溝通的基本原則。
3. 尊重學生差異,滿足多樣需求。尊重學生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所有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的程度,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三層,承認差異,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如,《邊城》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作品,但我們也不可能在課堂上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相同的感受,不可能對每一層次學生的心理獲得做到面面俱到。為此,教師可利用文本中“美好親情”的文章主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鑒賞要求。
4. 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立足專業需要,探索出生動活潑、有利于學生成長發展的育人新路子:整合教材,加強知識的實用性、簡易型和新穎性。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學生實際和就業需要,自覺整合教材,選學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內容,數量少一點,內容集中一點,教授難度低一點,講解知識簡易一點,讓學生真正收獲一點。要在教學中添加點貼近學生內心、工作實際、真實生活的新內容,使學生學習與時俱進;要結合各專業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真正有效果的教學模式;要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都能主動發展,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另外,教師還應改變目前這種終極式的、以知識再現為主的、一刀切式的考試模式,建立新的語文考核方式,突出過程評價,注重興趣培養及能力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主體精神。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