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娟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對象;原則;內容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93—01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顧名思義,微課具有短、小、精、悍(撼)的特點,這也是微課的設計要求。“短”,就是一節微課時間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小”,意為主題小,內容要集中;“精”,就是要做到精心、精致、精彩,也就是教學設計要有創意;“悍”(撼),指教學效果好,能震撼學生心靈,有用、有趣。那么,如何根據微課的特點,做好小學語文微課的教學設計呢?
一、明確微課教學的對象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年紀尚小,精力旺盛,思維開闊,好奇心強,比成年人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更具有探索精神。但是,在小學生的意識中,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所以教師必須要用能夠令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這樣才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接收信息。而微課就有持續時間短,表現具體、直觀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微課這種教學形式更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征。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設計時,也應當考慮到小學生的這些特征,選取小學生更加感興趣的素材,使用小學生更加喜歡的表達方式進行微課內容的制作。
二、遵循微課設計的原則
在進行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時,應當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 微小直觀。微課設計要著重體現“微”,無論時間還是選題都要微小直觀。時間以6-8分鐘為宜,那么選題就要“細致入微”,避免范圍過大,籠統模糊。如,在教學五年級《天馬》一課時,為了使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自己的習作中自覺運用“首尾呼應”的方法寫好文章結尾,筆者便精心設計了一節微課——《首尾呼應》,微課設計題目具體直觀,能讓學生一目了然。
2. 有用有趣。微課以視頻為載體,以網絡為傳播途徑,是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觀看、自主學習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教師要明確:微課的使用對象是學生,不是教師;主要使用時間是課外,不是課內;使用地點一般在家里,不是教室。因此,微課要想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須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有用和有趣,否則無法有效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諾曼底”號遇難記》一課時,學生對課文15自然段的描寫——“人們混亂時驚慌失措的表現”感受深刻,似乎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這種描寫方法的好處,進而將這種寫法有效地運用到習作中去,筆者設計制作了微課——《讓人物描寫動起來》,學生感覺新穎、有趣又實用,頗為喜歡。
三、巧選微課設計的內容
1. 全面盤點教材內容。小學語文知識點包羅萬象,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設計制作微課前,首先要對現階段的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盤點和分析。如,拼音(包括: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字母、標調規則等),漢字(包括: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間架結構、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等),詞語(包括:成語、歇后語、量詞和“的、地、得”的用法、近義詞、反義詞等),句子(包括:擴句、縮句,整理句子順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字句、被字句的互換,肯定句與否定句的互換等),標點(句號、逗號等11種標點符號的用法及作用),閱讀(包括:朗讀、默讀和背誦等),作文(包括:應用文,如:請假條、日記、信件等;練筆作文,如:記敘文、提供材料的作文等)。教師要深入理解這些內容,并根據這些內容適當地選擇,進行微課內容的設計。
2. 優先選擇重、難點或疑點。微課內容的選擇是微課教學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當選擇教學中的重、難點或疑點為主要內容進行微課的制作。如,一年級《標調規則》《如何寫好左右結構的字》,二年級《小小問號怎么用》《怎樣觀察一幅圖畫》,三年級《怎樣寫好人物對話》《“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換》,四年級《“的”、“地”、“得”的用法》《擬人句改寫小妙招》,五年級《縮寫句子》《篇末點題》,六年級《破折號的作用》《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等等。
綜上所述,微課正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明確微課教學的對象、遵循微課設計的原則、巧選微課設計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為制作一節好的微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讓微課有效地輔助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微課選題設計與教學實踐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6]GHB0350)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