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俊
【關鍵詞】 歷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活動;教材內容;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3—0082—01
心理問題是當今人們面臨的重大課題,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有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比例相當高。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王極盛教授歷時多年,對北京500多個班、兩萬多名學生進行測試所得出的結果表明:當今中學生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各門學科都應當擔負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當然歷史學科也不例外。作為新時期的歷史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利用歷史教材和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豐富的資源,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歷史學科中能充分施展其功能。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突破傳統教學的桎梏,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通過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悠久的人類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歷史教學中,筆者注意充分挖掘其有利因素,努力把握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與學生心理需求的結合點,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1.開展“開心一刻”活動。讓學生準備一個歷史故事、笑話、謎語等,然后與大家一起分享。
2.開展“答記者問”活動。預先選定一位學生,由他面向全體同學,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猶如一場別開生面的“記者招待會”般你問我答。
3.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小講座。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與意識,提高自我心理調節的能力。
二、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歷史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可以用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獨立的個性。
1.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如在學習“元代的社會經濟和中外交往”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1)教師導入: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元朝,假如你是一位元朝的公民,你會怎樣生活?(2)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教師予以提示:假如你是皇帝、地方官、農民、商人、旅行家……你會怎樣做?(3)學生交流:“皇帝”說:“我們是游牧民族,放牧的收入有限,應重視發展農業。”“地方官”說:“我會注意發展人口,增加戶數,鼓勵百姓多開墾田地,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農民”說:“我會多種植糧食、棉花。”“商人”說:“我會到大都經商,從事漕運和海運。”“旅行家”說:“我會到大都、泉州游玩,到歐、亞、非各洲旅行,去認識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并與他結為好友。”這樣一節課,讓學生“經歷”了歷史,他們心中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2.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健全的人格,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1)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歷史是人創造的。在歷史課中介紹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跡,最能深化學生的情感,如鄧世昌以不屈之精神抗擊日本艦隊;孫中山以不懈之毅力引領中國民主革命……讓學生找出內心最崇敬、愿意立志仿效的對象,點燃學生立志的熱誠。(2)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樹立學生接受挑戰的意識。如,曾經有一位學生看到歷史教材內容非常繁雜,感覺很枯燥,沒有堅持多久就放棄了學習,但他對古代的戰爭很感興趣。于是,筆者讓他去了解官渡、赤壁、淝水等以少勝多的戰役史實,并教育他:實力弱的一方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他們沒有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放棄希望,沒有悲觀退縮,這使該生真正從具體的事例中汲取了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3.培養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在平時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滲透。 (1)充分利用歷史名人史事,教會學生正確面對挫折,百折不撓,英勇奮斗。如孔子為宣傳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國,處處碰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張騫出使西域,一百多人出發,十幾年后,僅兩人回歸,面對艱難險阻仍然堅持等。通過這些歷史上名人史事的學習,學生能從中受到感觸,增強對學習、生活挫折的抵抗能力。(2)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激勵學生應對挫折。如魯迅“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命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等。
在歷史學科中充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歷史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必須與時俱進,擔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歷史教師則要能動地開發學科與自身的潛能,推動歷史學科不斷向前發展。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