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潤蘭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采取有效的策略和途徑,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 提升 傾聽 表達 培養 情境
【基金項目】廣州市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zc2017012)《提升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策略的行動研究》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48-01
隨著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21世紀的人才應該具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下面談談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老師主要通過教師與文本,文本與學生,學生與老師這三者之間的交流。 在閱讀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描述畫面、回答問題、朗誦課文、模擬采訪、背誦課文、續編故事、復述課文內容、辯論、表演課本劇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有一個自由暢想的天地,讓學生有一座自由交流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如《自然之道》這篇課文,我教這篇課文時,改變往年的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創設一個情境,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自由組合),一組是代表太平洋綠龜家族,一組代表旅游團成員,綠龜家族把旅游團成員告上法庭了,讓兩組學生在“法庭”上辯駁。說干就干,于是我就引導學生熟讀課文,讀懂課文,布置學生做好準備,學生興奮萬分,都非常期盼下一節課的到來。
上課了,我叫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兩大組,“審訊”馬上開始了。同學們情緒高漲,興致勃勃,首先是原告綠龜家族成員代表陳述慘劇的發生經過,接著是被告旅游團成員代表們陳述自己的前后行為表現:有的同學說:“我們這樣做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庇械耐瑢W說:“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已感到后悔了?!边€有的同學說: “后來我們拼了命去救你們了……”原告們開始質問被告:“向導早知道這樣做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什么還要這樣做?” “你們人類就不懂一些自然規律嗎 ……”被告們對它們的質問也紛紛作出了解釋。就這樣,同學們興趣濃厚,進行激烈的辯駁,而我只在旁邊適時地作指導。等他們辯駁完后,我又引導學生出來當“法官”,讓他們結案陳詞。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教學《晏子使楚》 學習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排練課本劇。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積極準備。到了表演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信心十足地上臺,把課文中的人物神態演得栩栩如生,人物的語言也演得很生動,大家都不亦樂乎。在這過程中,不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熟悉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得以提高。
二、用“口語交際”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一部分。每個口語交際,都會有編者精心設計的提示或問題,有色彩明艷的插圖,有口語交際的主題和要求。在教學中,我利用和發揮教材的這些優勢和資源,聯系生活實際,創設適當情境,激發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興趣,培養口語交際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勸說》,在上課時,我讓學生模擬表演兩個生活情境,一個是學生扮演爸爸在悠閑自得地吸著煙,另一個是劇院里的幾個小朋友在電影開演后還在沒完沒了地說話。通過這個生活情境再現,同學們的交流興趣和欲望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大家都躍躍欲試,爭著出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然后我還讓學生評一評誰勸說的效果好,下課了,但很多學生還意猶未盡,還在跟同學說自己會怎樣勸說。
又如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在教學前,我就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賽:正方:科技發展:利比弊大。反方:科技發展:弊比利大。然后布置學生做好準備,收集資料。同學們可積極了,他們分工合作,準備得非常充分。辯論會開始了,兩大組的成員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室里熱鬧非凡……
通過這些課本特定的口語交際的訓練項目,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特設的環境中練習說話,學會交際。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都有話可說,而且都愿意去說,都知道怎樣說。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漸漸地提高了。
三、口語交際與寫作有機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材里,編者把口語交際和寫作編排在同一部分,它們兩者都是表達與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兩個基本能力。雖然它們形式不同 ,但是可以有機結合,互相促進。以聽促寫,以說促寫。因此,每次在寫作前,我都會布置學生收集資料,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
如三年級的一篇習作:《這就是我》這是一篇自我介紹的習作。寫作之前,我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向同學介紹自己的情況。一下子,教室里便沸沸騰騰,大家都爭先恐后、踴躍地向同學介紹自己優點和不足的地方…… 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寫作也水到渠成了。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習作:家鄉的習俗 習作前我先讓學生回家了解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然后加以整理,最后寫成一篇寫作。寫完后,我又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要求學生要抓住自己所寫家鄉風俗特點,向同學具體地介紹,還要耐心解答同學提出的問題,聽聽大家的意見,再對習作進行修改。就這樣,學生在向同學介紹家鄉習俗,給同學提建議中,口頭表達能力進一步得到訓練、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轉變教師的角色,根據教材的特點,采用有效的方法,創設適當的情境,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2]李成功.《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
[3]《淺談語文口語交際的有效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