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法是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為目標的組織形式之一。基于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要求,本文以《景觀生態與設計》課程改革為例,梳理課程知識點,劃分模塊,分塊設置以項目任務,增設課程設計環節,重點探索課程設計在此類課程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翻轉課堂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236-02
當前,應用型本科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發展完善的重要方面[1]。與傳統的研究型本科相比,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未來市場需求更加敏感,以市場為本位的價值選擇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的供給與就業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實現學術性教育與職業性教育之間的平衡。
1.項目教學法概述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為目標的組織形式之一。指師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行動導向教學的所有要求幾乎都能在項目教學法中得到滿足[2]。它將傳統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整合,將傳統學科體系中的內容劃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教學項目讓學生掌握,每個教學項目都有若干任務[3]。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適用于實踐性強、理論知識點集中的專業課程。
2.《景觀生態與設計》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景觀生態與設計》面向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兩個專業的學生,是一門需要對生態學基礎知識進行拓展、強調范式的構建、體現跨學科優勢的應用性課程。目前在教學中,理論授課與實踐教學按照1:1的時間進行配置。在理論授課階段,以教材為基礎,以“景觀結構——景觀功能——景觀變化”為主線進行章節式授課,穿插案例教學;實踐階段以課程設計的形式進行。綜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在理論授課階段由于學生課堂的參與性較低,課堂氛圍較為沉悶,互動不足,導致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也不牢固;課程設計階段,學生的參與度較高,主動性較強,但對前期知識的了解存在似是而非的狀況,故此階段仍會出現需要重復前期理論知識的情況。鑒于目前的情況,結合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應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項目教學法,分解各階段的任務與目標,增強學生對階段性成果的把握,從而控制項目最終成果的質量。
3.《景觀生態與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成效
3.1梳理課程主要知識點,構建課程模塊,分別編制項目任務書
目前,本課程的性質為專業限選課,總課時為54課時?;趹眯捅究迫瞬排囵B的要求,對知識點進行梳理與歸納,將課程內容主體圍繞景觀結構(城市綠地系統研究)——景觀功能(植物群落生態功能研究)——景觀動態變化(西湖景觀格局研究)的主線進行展開,區分項目性質,其中定向任務和流程任務主要用于課程初期,以課程知識體系的架構為主;開放性任務、創新性任務則注重能力培養和知識的綜合運用,屬于課程的綜合實踐范疇。定向性任務以任務為驅動,屬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理解和技能的掌握[4];開放性、創新性任務結合項目進行整體發布,分層設定目標,屬于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已學到的知識去融會貫通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項目的多次訓練能夠具有“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4]。其中開放性、創新性任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
3.2增設課程設計模塊,多層次設定目標,分層驗收
課程設計即以解決實際項目為目標的項目式教學。本課程借助藍墨云班課App,實現課前任務發布與資源共享,要求學生完成線下學習,帶著問題與成果進課堂;課堂上以小組討論分享、設計點評與分析、教師進小組等多途徑進行指導;課后通過線上討論、答疑、頭腦風暴等方式進行互動與反饋,從而翻轉課堂,實現項目式教學的目標。由于學時的限制,目前要求學生完成小尺度濕地公園的項目設計,重點考察如何通過景觀結構的調整,側重某項濕地功能的發揮,從而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就目前的教學效果而言,學生對項目的積極性較高,在后期能針對設計時發現的問題進行再學習,由于目的性強,知識獲取的指向性比較明確,因而學習效果較好。
4.小結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總結,本課程依托小班化教學優勢,強調面向崗位職業能力的對接,在課程中以規劃設計項目為驅動,保持對就業市場人才需求的靈敏反應,將學習任務大類與課程知識負載有機結合,細分若干典型學習任務,通過分層目標的設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后期將逐步完善資源庫,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立多項任務,進一步探討與總結項目教學法在設計類課程中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設計。
參考文獻:
[1]鮑潔,梁燕.應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8(5):47-50.
[2]劉邦祥,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5):51-53.
[3]胡雪.基于項目教學模式的翻轉課堂模型分析與設計[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57-59.
[4]徐肇杰.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8(11):36-37.
作者簡介:
李玨(1979-),女,漢族,浙江桐鄉人,碩士,浙江樹人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景觀生態設計,園林植物觀賞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