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學勇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推進,我們越來越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大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如何改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已經成為擺在一線教師面前不小的挑戰。本文主要從高中數學教育改革現狀以及推動高中數學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育改革 現狀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133-01
高中數學是初中數學的一個延伸,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教師如何專注學生的特點,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適合學生的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高效率的教學,這是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主動思考的,就目前來說,高中數學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教師基本上圍繞著高考進行的教學,在整個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長期下去,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一個不小的阻礙。
一、高中數學教育改革現狀
(一)教師灌輸式學習,學生缺乏主動性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推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高考的巨大壓力面前,分數成為了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多的時候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便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長線培養。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知識的掌握,分數的提高,而應該是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畢竟,知識是學不完的,現如今的時代需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在平時一點一滴的教學中。
(二)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性不強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強調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應該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但是將更多的主動性交予學生,意味著教師在規定時間完成的教學任務相對偏少,無法確認學生在一趟課中是否完成大量知識點的學習。所以在更多的時候,教師的主動講解會取代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對于知識點的學習也是停留在被動接受階段。同時,學生長期在被動式教學模式下成長,對教師所提到的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問題,無法主動思考、推力,無法主動融入到開放式的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也是一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學生參與也是和教師互動的一種有效形式。
二、推動高中數學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
(一)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教學改革中,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我們也不容忽視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地位。畢竟,教師決定著一套課程的組織形式,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學生以何種方式參與。所以說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以便在教學中更好的落實教學知識點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教師也應該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鼓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關注和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才能更好的組織教學,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其實,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是推動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
(二)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對于學生來說,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能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同時更容易讓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獲得全方位的發展。一方面,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實際出發,設計一些適合學生探索的小的知識點,從小出發,一點一滴的積累,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從實際生活出發,學生的代入感更強,也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盡可能給學生留有空間。畢竟數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同樣的問題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而教師所要做的便是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
(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有多種,不僅僅是分數這一種單一、直接的評價方式。有些時候,教師課堂上的一個點頭、一個眼神的鼓勵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生來說,教師課堂上的鼓勵有些時候會比分數來的更為直接、有效。所以說,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課堂上的評價也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有效形式,教師通過和學生的評價,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而學生也獲得了自己的發展方向。當然了,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評價一定要言之有物,讓學生清晰的明白自己的發展方向,不要為了鼓勵而進行評價。不然,這樣的評價方式也會失去原本的效果。
教學改革還在不斷推進、發展,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說,教師是任重道遠。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在不斷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讓分數不再成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標準。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教師應該在實踐中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不斷提升數學的綜合素養,從而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朱克平.如何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進行有效的高中數學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7,(07)
[2]宮雪.淺析新課程教育改革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改革新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