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玉芬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效率就是師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產出”的關系。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目標 教材
課堂是一面鏡子,成功的課堂不是教教材,而是對教材適當的改造與創新。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指出:“為了適應課程教材的改革,必須相應地改進教育方法。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們該如何取得理想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呢?在本文中,筆者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以學生為中心”擬定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擬定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它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擬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以人為本”,這就決定著數學目標的指向適應并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目標就要更多地側重于促進學習者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習者的學習能力、習慣和態度的形成,關注學習者的主動求知與參與實踐,關注學習者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擬定“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能對減輕學生因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識的差異所造成的負擔,發揮有效功能。
二、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數學教學內容對小學生來說,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對它進行加工后,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具有駕馭和處理教材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文本,是一個工具,教師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這樣設計:先讓小朋友們回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商店買東西的情景,把買過哪些東西,用了多少錢跟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很自然地導入新課;認識1元,教師讓兩名同學從她準備的人民幣中,找一找1元,并介紹一下1元的特征(字樣、圖案)。又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一課時,將原教材求“原來每件產品的成本是多少元?”的例題,改為計算“佛頂山景區2017年的旅游人數是多少?”一方面是考慮到佛頂山是當地旅游風景區,學生極為熟悉,也很感興趣;另一方面擴展了知識面,同時具有現實性。練習是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需求,練習內容的選擇要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現開放性。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一位老師出示校園平面圖,讓學生算一下自己所在的教室占學校占地面積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應用的廣泛性,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優化教學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以小學數學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過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過程,就是要求教學目的和師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小學數學學科特點、規律和原則的要求,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全面協調教學過程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實現各要素之間的最佳組合,使教學在現有條件下獲得最大可能的效果。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對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作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嘗試。
一是根據不同課型的特點和任務系統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小學數學學科中最主要的課型是新授課、練習課和復習課三種,每種課型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任務。具體來講,新授課是教學新知識和新技能的主課,它的任務是讓學生學懂、學會;練習課是在新授課之后進行的一種旨在加深知識理解,形成技能技巧的過渡課,其核心任務是解決“熟”的問題;復習課是以鞏固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為主要任務的課,其重點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知識的掌握水平。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首先要充分考慮不同課型的特點和任務,設計好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發揮三種課型的整體結構功能。
二是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實現教學環節的最佳組合。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途徑是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全面協調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實現多種教學環節在一堂課中的最佳組合。為此,在設計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要特別注意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需要研究教學環節,盡量避免教學活動中的形式主義和無效勞動,如:教學與舊知識沒有直接聯系的新知識時,就不需要安排“復習準備”這樣的環節。二是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如:在設計“導入”環節中,就應通過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和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談話,讓學生明確教學內容和任務,更好地發揮該環節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三是全面優化教學環節之間的關系,將多種教學環節進行有效的結合,更好地發揮其整體結構功能。
四、課堂氛圍要寬松、和諧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上。為了營造平等寬松的課堂氛圍,教師要以人為本,放下“權威”的架子,建立一個師生能夠平等交往與對話的新型空間。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里,師生互相尊重,學生自主自信。經過師生雙方積極的課堂“交往”,情感交流充盈整個課堂,使課堂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場所,更是師生共同的精神樂園。
在新的課改下,成功的課堂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根據課堂需要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教師將知識用趣味化的語言和方式呈現出來,使一節課生機盎然、情趣無窮;成功的課堂是提高效率的課堂,基于教材卻不為之所困,而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造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大膽改造,活用教材[J]李長紅.珠江教育論壇2017年04期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李菊萍.學周刊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