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芹
【摘 要】當前我國正在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新課標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了達到預計的教學目標,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應該進行不斷的改革創新。對于小學語文來說,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開展多媒體教學,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注重分層教學的應用,這都將有助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新課標背景下的新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加深,小學各科目的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小學重要課程的語文,更加需要改革創新,改變落后單一的教學模式,真正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依據新課標理念的要求,在自主學習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評價和社會評價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為了適應這一形勢,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當前新課程深入的影響。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吸引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這種教學模式的課堂氛圍死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首先,教師可以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建議,借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江畔獨步尋花》時,教師不要直接把這首詩的翻譯完全告訴學生,而是選擇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自己描述讀完詩后所學到的內容,可能學生的表述并不正確,但是教師只有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后,才能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弱點并對癥下藥,最終讓他們明白作者杜甫對花的惜愛、對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對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這樣的教學既能提升教學的效率,又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板著臉、面無表情,或者是在學生不能準確回答問題的時候表現得很急躁,這樣只會讓課堂氛圍更加沉悶,很多學生喜歡學習一門課程都是從喜歡老師開始的,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身的親和力來贏得學生的喜愛,進而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
二、豐富教學手段,注重多媒體輔助教學
近些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在了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標準也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呢?首先,可以創設教學的情境。比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提前從網絡上搜集一些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美景,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意。這種教學形式要比學生端坐在課堂上聽教師講桂林山水有多美更有效果,因此從這一點而言,在新課標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建教學的情境,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開展有效復習,教師在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制作好教學的 PPT,在課堂上利用 PPT 來進行教學。等課程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把 PPT 分享到網絡上,讓學生自由下載,有一些上課沒有聽懂的同學就可以在這時進行二次復習了,這種形式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近幾年,教師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就是翻轉課堂,它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堂與課下環節進行翻轉,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完成課堂知識的學習,然后在課上的時間來解決學習中的疑問并完成練習,這種模式與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正好相反。那么,這種模式的優點是什么呢?首先,它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它要求的是學生在課下的時間里通過觀看教學的視頻或 PPT 進行學習,這一過程并沒有其他人的幫助,要想學好就一定要自己努力;其次,它可以提升教學的效率,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教師上課講課——學生課下完成練習——下一節課針對學生練習中的疑問進行探討”,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課下完成課程學習——課上完成練習并答疑解惑”,節省了課堂時間,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因此,在新課標環境下,教師可以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提升教學的效率。比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為深人的思考“瓶子那么深,烏鴉的嘴又那么的短,為什么烏鴉能夠巧妙地喝到瓶子里面的水?”面對這令學生費解的問題,由于圖片沒有動態感,教師可以將與這個故事有關的動畫片播放給學生看,通過直觀的畫面,使他們更好動態立體的解決問題。
四、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的是“統一要求,統一方法”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并沒有注意到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也導致了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對此就應該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以課文《掌聲》的教學舉例,針對語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并準確文中掌聲的力量;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每五六個人成立一個合作小組,大家一起對知識進行探究、總結,分析掌聲對主人公的人生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分享自己的感受;而對于語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要對他們進行重點關注,發現他們學習中存在的弱點并及時幫助解決,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保證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分層教學遵循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它正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更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五、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無論是從教學理念上還是教學模式上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通過實踐教學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教學觀念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滿興趣的主動學習探究,最終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金芳 ,探究新課標下如何創新與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模式[J]中華少年,2017(04):52-53.
[2]黃文鵬 ,新課改背景下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J]青年時代,2017(02):47-48.
[3]劉敬霞 ,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J]學周刊,2016(10):80.
[4]范娟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時代教育,2014(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