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紅
【摘 要】高中生物知識是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學生對生理知識把握,提升學生對人體結構的認識,加強學生對生物奧妙的理解,從而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認識。那么教師在對高中生進行生物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對生命的寶貴和價值進行了解認識,提升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減少高中生虐待動物的現象,減少高中生不尊重生命而進行大家斗毆甚至自殺情況的發生,以此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下文就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滲透 生命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其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要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就需要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都能夠尊重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熱愛健康的生命,并對生命的寶貴產生敬畏之心,保證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自身的價值。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就需要從生物教材的本身內容入手,合理向學生教導生命的內涵及意義,從而促進學生生命意識的增長,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進步。
一、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寶貴的教育
隨著互聯網絡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增長,導致各種不良信息的傳播,不良的社會風氣造成高中生生命意識的缺失,其高中生在接觸內容豐富的影視內容、暴力的小說情節以及各種豐富的網絡游戲的基礎上,導致其思想受到侵害,行為也受到影響,這就造成了高中生對這些暴力不良的內容進行模仿,不僅會出現打架斗毆的現象,還會出現自殺、叛逆等不良事件,嚴重時還會造成高中生不服從管教,傷害父母親人的事件發生。諸多惡性事件帶來的慘痛教訓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思。發生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生命認識的淺陋與蒼白。沒有深深感悟到生命的珍貴,在生活中也就會對自己和他人以及其他生命沒有足夠的敬畏與尊重。結合高中生物教材的相關知識,筆者認為應該讓學生認識并理解人從懷孕到分娩的整個過程,使學生認識生命的珍貴,理解“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一古訓。
二、生物教育中滲透生命和諧教育
長期的進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諧。這種和諧體現在生物與生物之間,也體現在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上。教學中要善于滲透生命的和諧美,培養學生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例如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既表現為種內關系,又表現為種間關系。種內個體的互助關系屢見不鮮,可通過螞蟻、蜜蜂、狼群等種內互助的典型實例,讓學生明白個體的價值及分工合作的意義,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培養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意識。學習種間關系時,舉例不同生物間互利共生的實例,如:地衣中的真菌與藻類、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等等。通過生物間的這種和諧關系,讓學生認識到各種生命息息相關,人類應尊重生命的多樣性,珍愛并善待生命。在學習“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時,可以將各系統的功能聯系起來,像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分別吸收氧氣和營養物質,泌尿系統排出代謝廢物,循環系統承擔運輸職責,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則發揮調節作用。正是各系統的協調配合,才保證了人體各項生命活動的順利進行。讓學生由此體會到各系統在整個生命活動中的和諧美、統一美和有序美。
三、生物教學中合理創設問題教學情境
良好的生物教學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對生命的內涵和意義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對生命重要性的認識。例如,教師在對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的生物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對酶獨有的本質及其在細胞中的作用進行詳細介紹,人類的新陳代謝更是離不開酶。人類需要在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維持身體健康。教師在講解完知識點后,可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今天我們學習了人類的新陳代謝離不開酶的作用。那么對大自然的生物來說,它們的價值分別是什么?教師提出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此時可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接著,教師對問題進行延展:既然每個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那么你認為自身存在的價值是什么呢?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生命,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感受到生命真諦,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四、生物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就需要合理把握社會時事,提升學生對生命的熱愛程度,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清華大學某學生傷熊事件”、“南京大學某學生把狗放在微波爐內觀察事件”等媒體關注的焦點,先組織學生讀有關報紙,然后就這類事件展開討論。許多學生說,一次我的手被開水燙了,疼得我受不了,熊吃了浸了硫酸的食物,怎么受得了?太殘忍了!有的學生說,熊也是一生命,我們應當善待它。通過讀報——討論,喚醒學生的生命良知,激起他們對生命的關懷和熱愛。
此外,教師還應該組織學生參加有關節日活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熱愛生命的習慣。“3.12”植樹節、“4.22”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以及“愛鳥周”等是對學生進行生態教育的大好時機,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這類周日活動。例如“3.12”植樹節,我組織學生不僅參加校園植樹勞動,還參加社會植樹活動。要求學生每人栽好管好一棵樹,經常去給這棵樹澆水,每周觀察一次它的生長變化,并將生長變化情況記錄下來。許多學生的觀察日記寫得生動感人。通過參加這類周日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植物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首先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到生命的寶貴,其次需要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和諧的知識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和認識,最后,教師可以將生物教學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在保證學生能夠掌握生物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生命意識的增長。
參考文獻
[1]齊瑞.高中生物課堂上滲透生命教育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2]白曉棠.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生命教育[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3]康衛國.生物學中的生命教育[J].安防科技,201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