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寶鳳
摘 要:文章從“讓學”和“引思”兩方面入手探討數學教學策略。在“讓學”方面,要選擇適當時間,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同時注重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在“引思”方面,要延伸數學思維,充分理解數學題目,同時借力數學思維的可逆性。
關鍵詞:讓學引思;數學教學;數學邏輯思維;延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5-0055-01
“讓學引思”主要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勤于學習和善于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挖掘學生的數學潛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悟性。但是讓學引思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難度較大,老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磨合,才能夠真正引學生思。
一、“讓學”——使學生處于主動地位
“讓學”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來的,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對于現代教學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什么是“讓學”?就是老師在課堂的某一個適當時間段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模式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區別,更加重視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
1.選擇適當時間,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學生的年紀普遍偏小,對于學習重要性的認知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還比較缺乏,一堂課不可能從頭到尾都處于專心致志的狀態。因此,找對“讓學”的時間點十分關鍵,教師應該仔細思考哪些時間段可以由學生自主學習,哪些時間段需要教師進行講解。根據學生整堂課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特點來分析,“讓學”的最佳時間段是課堂的后半段,在學習完新知以后,自主完成鞏固和練習的任務,或者是和同組的同學探討之前學習過程中還沒有完全理解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比較分數的大小時,例題給出了“1/5和3/5”和“1/4和1/3”兩組分數,要求學生判斷每組誰大誰小。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b/a和c/a、a/c和a/b這類比較大小的題目有什么共同的解題辦法。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規律,組內還可以自己出題自己回答,驗證找到的規律是否正確。
2.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
教師在講課時不能只局限于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而要從學生個性化發展、動手實踐、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等多個方面入手,貫徹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從多媒體教學入手,幫助學生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圖形相關知識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日常中的圖形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特點。汽車輪胎都是圓形的,學生對于圓形就有了一個直觀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輪胎是圓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這樣,學生就能夠在視覺和思維的結合下認識到圓形在滾動過程中摩擦力最小,所以應用于汽車輪胎。
二、“引思”——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是一門重視邏輯思維的課程,某種程度上來說,思維是數學的靈魂、“引思”就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數學邏輯思維,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題目、更加快速地找到解題思路和更加準確對題目做出解答。“引思”的最終目的是“會思”和“善思”。
1.延伸數學思維,充分理解數學題目
數學題目雖然涵蓋著數學知識,但是也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因此要充分理解數學題目中隱藏的內容,順藤摸瓜找到解題的關鍵點。數學問題中的信息量較多時,學生不要驚慌,只需要找到題眼,并借助題眼中的一兩個信息來進行展開式聯想,從而理清整個題目的脈絡特點。例如,在學習加法和乘法時,學生有了加法的基礎,就能引申理解乘法。5+5+5=15,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加法,比較特殊的點在于3個相加的數字是相同的。那么遇到5×3等于幾的問題時,學生就可以將這一乘法按照加法的思路理解和解答,5×3就是3個相同的5相加,與5+5+5的最終答案是一樣的。數學問題之間往往是相互啟發的,由此及彼,順向思維,是數學思維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
2.借力數學思維的可逆性
數學思維的順向思維并不一定能夠滿足所有數學問題的解答需求,有時候也需要逆向思維的幫助。什么是逆向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如果題目給出了A和B,想要得出C,那么就要思考C要成立,需要B滿足什么樣的條件,這一條件和A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同樣在遇到信息量很大的題目時,有些內容是干擾選項,并不是解題必須考慮的條件,逆向思維就比較容易對這些不重要的點進行排除,從而使題目的解題重點突出。例如,有一個長方形周長為24,長方形一共有四個邊,且四個邊的長度相等。不難看出長方形有四個邊這一條件是無用條件,有用的是四個邊相同,滿足四個邊相同的長方形只能是正方形,那么每個邊為24/4=6。數學思維的可逆性相比于順向性來說對于邏輯思維的要求更高,這一思維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生需要在重復和碰撞之中找到思維的慣性,在摸索中不斷成長。
三、結語
總之,“讓學引思”旨在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數學邏輯思考能力。在小學階段,數學課程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為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數學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讓學引思”并不是完全將學生置于獨自學習的境地,教師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無助感進行干預和指導,培養學生自信心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華云鋒.“讓學引思”:初中數學課堂的新視點[J].教學與管理,2017(04).
[2]顧俊琪.讓學引思:區域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1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