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從一個中心詞開始,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聯想出一系列相關的事物,然后形成一個有序的圖式。詞匯復習是六年級復習的重中之重,人教版 PEP 小學英語三年級到六年級教材一共有28 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每一個單元的單詞大部分都是圍繞這個主題設計的。同時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對詞匯教學要求其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直觀性、關聯性特點。在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運用中掌握詞匯。對于改變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生機械訓練、被動接受的學習現狀,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合作與創新等方式主動搜集、加工和存儲信息等方面,本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教學實踐意義。
【關鍵詞】思維導圖;六年級;詞匯教學;應用研究
【作者簡介】謝娟(1994.1-),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云南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師教育。
【主題描述】
思維導圖作為輔助工具在英語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中建立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組織思維,進行發散性思考,提高英語教學效率。英語教學中的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要貫穿于課程教學過程的始終,從課程導入,學習新知,課程小節一直到課后復習,同時也涉及到英語教學的多方面,包括英語寫作,語法,閱讀等。思維導圖這一輔助工具利于老師去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框架,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六年級英語的教學內容不僅要涉及新知,同時需要引導學生對于小學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復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掌握一些有關職業的英語表達方式并就此展開相關話題討論,能夠介紹人物職業,會詢問他人的工作情況并給出相應的回答。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職業特點,能夠根據自身的愛好為自己的未來設想職業并為之努力。第五單元的知識點內容,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邏輯性和關聯性,分別是職業詞匯,詢問職業有關句型以及就各類職業特點激發學生思考未來職業,而這一關聯性和邏輯性契合思維導圖的特點。基于思維導圖的運用,職業這一話題就是一個主題詞,以這一主題詞進行思維發散,可以聯想到三到五年級學習中所積累的各類職業相關單詞,同時也可以結合生活去擴展職業這一主題詞下面的詞匯知識。在詞匯的基礎上,再次聯想到職業相關的句型,即職業主題詞下面的第二關鍵詞,包括What does he/she do?Where does he/she work? How does he/she go to work?同時在句型的基礎上,繼續聯想到不同職業的特點并根據自身愛好設想未來職業。
【案例描述】
2018年1月10日于馬鞍山市實驗小學聽杜老師給六年級學生講課。本節課所講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英語教材中的第五單元What does he do?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時單詞:singer,writer,reporter,actor,actress,以及本課時的句型What does your father do?就職業進行簡單的問答、介紹,表達自己的職業理想。接下來主要從教學過程以及學生課前準備的思維導圖兩個方面對案例進行描述。
第一,教學過程。
導入預習:課程的導入教師通過課件播放了一個1分鐘的各屆名流一起奔赴現場頒獎大會的情景,有著名的歌唱家、作家、男演員、女演員、畫家和電視臺記者等等,在播放的同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上了第五單元的主題What does he do?另外在右邊的黑板上標注了job,然后老師就讓班級同學把課前準備好的關于職業思維導圖的作業進行交換,由同學們互相檢查,并分別由幾組同學給大家分享這些詞語,老師首先在黑板上將職業這一中心詞下面的單詞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已經學習過的職業相關單詞,第二是本單元中出現的職業相關單詞,第三學生補充的職業相關單詞,先開始第一個階段,由一個同學先分享他所找到的已經學過的職業單詞,其余同學負責檢查同桌是否有遺漏的,如果有,幫同桌寫上中文,課后讓其補充英語。第一個階段學生們都非常的主動,說出了很多已經學過的有關職業的單詞,teacher,cook,dancer,singer,doctor,farmer,driver,taxi driver,car driver,officer,writer,nurse,artist,model等,因為這些是學生們在六年級之前的課本中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所以很多學生都踴躍的舉手。當一個同學向大家分享了這個詞的同時,老師就會在全班同學一起拼讀的過程中將這個詞畫在黑板上的大思維導圖中。
“教”中應用:第二個階段便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需要學習的單詞,由班級同學說出中文,老師在課堂上給大家寫出英文和音標,并教大家如何表達。教會同學們讀會本節課有關職業的單詞,factory、worker、postman、businessman、police officer、fisherman、scientist、pilot、coach。之后便在課件中呈現了一些職業的照片,例如比爾蓋茨,老師說What does he do?,由一組同學回答,He is a businessman.之后老師便用游戲的方式去練習本章節學習的新單詞,之后新課的學習內容分成了3個環節,(1)English and Chinese ,loudly and silently:師說英語,生說漢語,師說漢語,生說英語。師大聲說,生小聲說,師小聲說,生大聲說。然后請學生上臺說,其他學生在下面說。個人說。分組說。男女生競賽說。開火車說。(2)“快看快拼“活動。師快速出示一張本部分的單詞卡片,學生爭取首先拼出單詞。師指導學生在卡片背面邊拼讀邊描紅。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單詞,學生爭先恐后參與活動,成為活動的主人,他們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得到了知識的鞏固。(3)“快看快說“活動。課件快速出示一張職業圖片和she, he, Sarah中的任一張卡片,學生根據出示內容快速說出一個句子,如:She is an actress .男生出示女生說,女生出示男生說。(4)課件向學生展示雜志上的名人照片,問:“Whos he/she ? What does he/she do ?”引導學生回答:“Thats ...Hes/Shes a ...(5)“對卡片、說句子“活動。學生把本課職業單詞正面朝上放在課桌上,隨意抽取一張。師也從自己的卡片中抽取一張,然后和學生同時說:”What does she do ?”教師迅速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卡片,和教師選同一張的學生起立根據卡片內容回答:Shes a ...”因為是活動的方式,再加之班級同學課前的預習準備工作很扎實,因而整節課學生們的積極性都很高。
課堂總結:在掌握了本節課的單詞之后,老師讓學生們展示上課前準備好的思維導圖中的補充單詞,繼續給他人分享,采用的方式即為小組分享,課前已經由小組長整理完本組補充的一些詞匯,actor,musician,dentist,actress,boxer,cashier,cartoonist,flyer,lawyer,movie star等。最后老師在黑板上完成了整節課的思維導圖,同時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們作本節課的總結,分別包括已經學過的職業相關單詞,本節課的重點職業單詞,拓展的相關單詞,和兩個句型What does she do? What does he do?
第二,思維導圖。
在聽課之前看了一些學生的思維導圖,并用手機將其拍照作為寫案例的材料。從材料可以看出:學生們按照老師的要求把之前所學的職業相關單詞,本節課所學的職業單詞以及個別通過家人和自己上網搜索拓展的詞匯都畫在紙上了,但發現學生們的思維導圖內容大體一致,主要集中為職業相關詞匯。同時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更多的是模仿,沒有真正學會運用思維導圖。
【案例分析】
一、優點
1.從思維導圖的角度去講解詞匯知識。效率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直接決定著整個教學的成敗。傳統的詞匯課程就是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不停地死記硬背,這種方法即低效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有效地避免這一問題,第一是因為思維導圖可以通過圖形的形式展示學生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復習相關詞匯,學習相關詞匯,同時拓展相關詞匯,第二是因為思維導圖其圖文形式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詞匯。另外,人教版教材是按照主題進行設計的,這一設計很契合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符合人教版小學英語教學的需求。本案例中的老師利用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來講解本節課中的詞匯,可謂是獨具匠心。
2.意識到了思維導圖的應用要貫穿于課堂的全部。從學生課前準備的思維導圖來看,老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在課前準備時復習舊知,預習新知和拓展知識。比如:有關于職業的舊知,包括teacher,cook,dancer,singer等;也有本節課需要鞏固的factory、worker、postman、businessman、police officer等新知,還有各小組同學分享的拓展知識。同時,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把教學設計和同學們分享的內容畫在黑板上的大思維導圖上,可以看出本案例中的老師意識到思維導圖的應用要貫穿于課堂的課前,課中以及課后。
二、缺點
1.未說明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思維導圖其本質是希望通過這一工具發散學生思維,以某一主題詞去拓展和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希望學生們學會利用這一工具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而思維導圖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需要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修改和完善的。繪制思維導圖去構建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考驗,但是據同學們反饋,課前老師只是給他們分享了幾張思維導圖的照片,并沒有對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進行講解。同時課程的最后,老師也沒有對學生們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給學生們展示一個較好的參考作品,供學生們學習。這就意味著老師并沒有和學生們強調思維導圖是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在課后還得繼續補充和完善,同時要及時復習。
2.未利用思維導圖豐富職業主題的關鍵詞。關鍵詞是構建思維導圖的關鍵。當主題確定好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相關內容,帶著學生圍繞中心主題進行思維發散,逐步引出文本的主干知識,進而構建出一個基礎的知識框架。例如職業這一主題,下面的關鍵詞,可以有職業相關詞匯,職業相關句型,職業相關閱讀以及職業相關寫作等。思維導圖的目的即為發散學生的思維,因而老師在就某一主題的講授中不僅只將關鍵詞定位于詞匯。雖然本案例中的老師意識到思維導圖的適用性,但是該老師只是從詞匯這一角度來延展課程內容,并沒有設計從句型的角度,從課文中小閱讀的角度構建思維導圖。
3.未利用思維導圖聚焦在學生未來職業設想。作為可視化的工具,思維導圖已經和各類英語教學以及各個層次的英語學習相結合。因而思維導圖的應用應當是結合于英語教學的各個部分,包括詞匯,閱讀,寫作,語法等。本章節的教學目標之一即就職業進行簡單的問題、介紹,表達自己的理想,其難點即通過本章節的內容激發學生思考未來職業并為之努力。而老師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教學時,已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新,但是并沒有引導學生再次利用思維導圖從演講、對話以及寫作的角度去思考未來職業。
三、改進建議
1.說明思維導圖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老師通過課程中思維導圖的建立,引導學生構建所學知識的比較和聯系,從而通過發散性思維來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而,老師應當在課前介紹一下思維導圖的特點和作用,課下讓學生們結合主題利用網絡媒體自學思維導圖的構建,在課前結合同學們上交思維導圖的作業,適時調整課程設計。同時,在課后還需要對學生自主構建的思維導圖進行評講,讓學生明白思維導圖是一種學習的工具,是一種直觀顯示個人思維的工具,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導圖還是需要不斷的補充,以往所構建的思維導圖也需要保存下來用以復習和拓展。
2.豐富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個體思維具有差異性,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是推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之一。老師在讓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時不應限定要求,局限于詞匯或者是句型等關鍵詞上,應當就某一主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畫出有關這個主題的相關內容,同時由同學交換分享,課程教學過程才會因為思維導圖中呈現的差異性而激發每個人積極參與,從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愛好去設想未來職業。
3.利用思維導圖聚焦在學生的未來職業設想。本單元的詞匯,句型,文章即核心是希望學生通過本章節的知識暢想一些自己的未來職業,并為之努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那么老師在引導學生應用課堂知識的同時,就應當讓學生們結合思維導圖去構建自己的未來職業,在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將關鍵詞轉換為個人未來職業設想,引導學生就某一具體職業為主題詞,闡述選擇這一職業的緣由,這一職業的工作內容,這一職業的工作地點,以及現在的“我”需要為之做些什么準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