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君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有助于他們準確掌握數量之間的關系,在體驗中運用符號,在理解中運用符號,培養他們的數學創新意識。教師應運用符號的直觀性、簡約性、含義教學,并重視數學符號運用后的比較,加強符號的運用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符號意識;數量關系;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7-0057-01
數學課程標準就符號問題提出了綜合性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在具體的運用中很快地做出數量關系與變化規律的判斷,恰當地運用符號表示出來,熟練地運用符號進行轉換,能運用符號的概念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數學符號意識是指在感知、認識、運用數學符號時的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學生有了符號意識,就能更好地理解數量關系,形成數學意識。下面,就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進行論述。
一、運用符號的直觀性教學
符號無處不在,可以說在實際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符號,符號也是數學知識的重要表現形式。數學教學除了基本的知識教學外,也應該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符號里感知數學。例如,在一年級“數學課程圖形的拼組”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事先準備好學具,在課堂上讓他們對圖片按要求自由拼組。這些學具是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看到的,而且非常喜歡動手去做,從而對學生符號意識具有直觀上的刺激,讓他們更加熟悉所使用的學具,學習起來更加便捷。所以,數學教師可以在生活中注意觀察,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數學符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運用數學符號的簡約性教學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很多都是學生無法想象的,但是把這些數學概念中加入一些更加直觀性的特殊符號,運用數學符號把數量之間按規律聯系起來,就可以使數學知識更加清晰。例如,數字大小的比較是數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也是低年級學生必學的內容,學生可能會感覺到很抽象,特別是混合加入加減法時,更需要多思考才能給出答案。在開始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多、什么是少,而多與少的比較需要一個符號連接起來,從而幫助學生學習和接受數學符號。在教學中符號運用關系應循序漸進,先從“=”開始,再過渡到“>”“<”。
三、重視符號的含義教學
符號教學中一定要有符號的語義分析教學,符號只是代表概念的物質外殼,實際上有著豐富的含義。學生只認識符號還不行,還要知道它代表了什么、表示什么。學生如果不理解數學語言表達式的意義,就不能把非數學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教師要在對學生進行符號教學的過程中,賦予它具體的內容。例如,“+”代表的是兩個東西合起來,在數量上變多了,要讓學生明白“+”起來會發生什么,而且能靈活地運用在其他地方。
四、重視數學符號運用后的比較
學生在運用符號后,要能對得到的結果與舊的知識進行對比,看其中有著什么樣的本質區別,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在比較與分析中理解不同符號的內在邏輯聯系和符號自身的含義,并能把這些關系用口頭語言表述出來。把符合轉化成語言時,所用到的語言要精練、準確,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描述的時候,概念、定理要完整、嚴密,不能模棱兩可,也不能隨意編造、簡化。學生只有將符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才可轉化為口頭語言,“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程度不代表學生真正能理解與運用,說明還需要進行訓練。另外,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只有能夠將語言與符號相互靈活轉化,才能做到數學知識為生活所用。因此,對學生進行語言之間的轉換培養必不可少。
五、加強符號的運用教學
符號在生活中經常用到,如果僅僅在課堂上學習,而在生活中不能靈活運用,那么學習到的知識毫無價值。學生只有在生活中多加運用,才能形成自動化的“符號意識”。符號在生活中的運用是培養學生符號感的重要基礎,數學符號的學習過程要經歷感性、理性、運用三個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讓學生有一些基本的符號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把數學知識設計成可以看得見的物質實踐活動,并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熟練地運用符號。例如,在四年級“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學習中,學生對于有些問題在初學時會很感到抽象,無法直接列式計算。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正確的符號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在畫圖中標出題目中的條件。無論是線段還是大小不同的形狀,都可以直觀地進行比較,方便學生學習,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再運用移動、刪減等方法,就可以很輕松地得出正確的答案。教師巧妙運用符號的功能,可以把問題簡單化、直觀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符號教學,使學生能運用符號解決具體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符號意識,為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菊.游戲導入符號化,促進思維發展——以“一一間隔”一課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5(29).
[2]唐乃明.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符號意識[J].小學數學教育,2015(24).
[3]吳志健.數學符號意識有效生成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6(02).
[4]張洪蕾.符號意識:讓兒童形成初步的“代數思維”[J].教育藝術,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