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美是指生活中能讓人賞心悅目的一切事物,包括主觀存在和客觀存在,而審美是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評判的一個過程,審是一個審查審視的過程,不是人人生來就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漸培養的出來的。本文主要討論了中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情感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讓學生在學好語文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關鍵詞:審美 中學語文教學 培養
一、審美意識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教學是美的,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說美是事物的內在的秩序,那審美就是對事物內在秩序的識別和認同。
二、中學語文中的美
語文是一門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課程,語文的美蘊含在文學作品的字里行間。李太白那氣吞山河的氣勢,杜甫那憂國憂民的情懷,范文正登上岳陽樓,留下的何止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章呢,“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卻也是從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滿腔熱血,集于斯文,若無斯人,吾誰與歸!雄心壯志,卻也漸漸衰退。祖國大好河山的氣勢的美好,字里行間無不向我們展示了美。
三、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情感培養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學習語文知識可以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生活知識,是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一個方式方法,在語文文字教學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觀念,是區別生活中不好一面的能力,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這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文字的教學中,老師要注意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字詞錘煉之美,關注作家精心錘煉過的動詞,在學習中體會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內心情感和形象特點;感受句子的節奏之美,節奏美是漢語言的一大特點,作者利用他們的慧眼和妙筆賦予文字以樂音,以深情,賦予那些平行的文字以各種有美的節奏,舒徐流暢,輕盈飄逸,或者急促快捷,緊張激烈,或高昂,或低沉,思緒萬千,要注意感悟;感受語言修辭之美,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等的使用使得文字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感受語言音韻之美,尤其是古今詞句,一手好詩,一首好詞,就是一首無聲的歌曲;感受語言細節美,形象的豐富離不開細節,作家文字都擅長在細節處做文章,抓住細節進行品讀,能夠更好的走進任務的內心世界。
(一)誦讀體驗教學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并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1、在讀中感受自然美。我國地大物博,要讓學生在短時期內感受到這一點,唯有通過文字加上他們豐富的想象來實現。如讀“這種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戲白云......相對相依,宛如“熱戀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時,只要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鼓勵學生結合語言文字展開充分的想象,學生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幅天然美景。進一步的朗讀則會使學生感情得到升華,把自身融入其中,既可在書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
(二)情景教學
從本質上來看,學生的審美情感教育過程是一種情感交流與體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為審美客體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因素而發生變化。要實現學生審美情感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平時的審美情感教育中創建科學合理的審美境界,并運用積極的方式將學生引入這個審美境界中,喚醒學生的審美情感。通常來說,創設的情感境界應包括心理場和物理場兩個部分。在實際的語文審美情感教學中,必須借助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及其所引發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但是受限于他們缺乏足夠的場合活動等條件,學生普遍存在情感不敏感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創設更為豐富的情感場景來誘發學生對審美對象的聚焦,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進入審美情境中。比如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老師可通過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方式和手段為學生創造更加生動逼真的審美情境。
(三)想象力發散教學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由于中學需要學習的科目眾多,中學生對于語文這一科目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因而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發現語文課文中的意境之美成為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審美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作家創作是對生活的復現,是將生活記錄為文字符合;讀者欣賞是對生活的復歸,是根據文字再造生活畫面。但是,現實生活中由于中學生對生活及事物理解的局限性,使得學生不能夠全面、充分的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意境,沒有辦法深入作者的內心中去探索語文課文中的意境之美。這就要求我們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發揮現象力,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接觸作家心中的藝術境界,通過自己的想象力結合自己生活的實踐去感受真實、生動的生活畫面。在這想象的過程中,學生一旦發現了美,就能受到審美的熏陶。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這其中的審美素質已經越來越受到追捧。近幾年關于語文教育的研究討論證明,審美性已經成為許多學者和語文教師關心的焦點,讓其成為語文學科的特征之一。可是,因為應試教育長期影響這國內的教育,所以人們對審美教育還有著不少誤解。筆者認為,語文教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教育學科,它應該包含藝術性和情感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其的多樣性,在關注作品本身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傳授的情感內容,總而言之需要我們去倡導一種以審美情感為中心的語文教學理念和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1] 劉永會,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情感培養[J].學周刊,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