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萍
摘要:從題海戰術的高中步入相對寬松的大學,大學數學一直令多數大一新生敬畏。為了盡快地幫助新生適應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學習的轉變,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教學的差異、過渡,以及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教學的相關思考。
關鍵詞:大學數學;高中數學;教學;思考
大學數學是高等院校工科專業和經濟管理類專業均開設的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主要由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三門課程組成,而高中數學與大學數學二者之間從涵蓋的內容來看有比較大的跨度,部分高中階段數學學得不錯的學生也會覺得大學數學學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大一新生在剛入大學時候就陷入學習困境,這樣會挫傷他們對大學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掛科。其次大學數學的學習模式和高中數學的學習模式也存在較大的區別,對于已經習慣了傳統數學學習模式的高中生,在進入大學以后面對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但又要高自主性學習的大學數學,原有的學習模式顯然不能完全適合了。面對驟然改變的學習內容、學習模式,為避免出現學習大學數學時的迷茫,或者無所適從,本人作為多年從事大學數學教學的任課教師,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出如下分析與思考。
一、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差異
1.1教學目標
高中數學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學生高考時取得高分,因此經常要求學生利用題海戰術,反復加強練習,加快解題速度,提高解題水平,從而提高得分率。但是大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大學教師通常注重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不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過多約束,一般提供一些指導性意見。
1.2教學方法
高中數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會按照高考考綱強化知識點的教學,學生在學習時只需要掌握相應知識點,然后運用這些知識點完成相應數學題目的解答,而在大學數學教學時,需要面對大量的知識點以及快速的教學進度,有一部分學生較難在課堂上理解和消化。另外大學教師還根據所教學生的專業特點,適當補充相關知識點,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概念解決與專業相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課時有限,只能盡可能的抽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習題練習。為了讓所教學生跟上教學進度,來自不同省份的學生知識體系又略有不同,任課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3 知識難易程度
高中數學涉及的知識點的理論推導、概念的深度和廣度都較為適中,計算量不大,絕大多數學生都比較容易理解并掌握。但是,大學數學概念多,邏輯推理多,計算方法又多,跟實際問題聯系也多,還有大量的數學符號,所謂數學語言,比較抽象,要深入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學習難度不是一點點。
二、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的過渡
大學數學主要由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門課程組成。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涵蓋了一小部分內容,比如:高等數學中函數的概念、導數的四則運算等;線性代數中二階行列式的對角線法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一小部分統計知識等等。雖然講過這些知識,但高中數學老師根據大綱要求,不會細講,學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大學數學教學時就要對這部分知識細講,使得理解并掌握。大學數學知識前后連貫性又強,這就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結合所學專業,理論聯系實際,提升數學的運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的知識點有機結合,通過對大學數學教材與中學數學教材的對比,由淺入深,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過渡,讓學生豁然開朗知其所以然,激發學習熱情,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對于大學數學和高中數學教學的相關思考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包含大量的知識點。雖然大學數學有別于高中數學,但是大學數學的教學也離不開高中數學教學時打下的良好基礎。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把握好教學方法、授課知識的銜接,在高中數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延伸與拓展,注意到大學數學的知識點和現實生活或所學專業的聯系,培養大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化數學知識體系,使學生通過對大學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積極的進行探索和創新,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著重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反復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并且在實際的學習中,不斷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而大學數學是對高中數學的深度、廣度的延伸,知識體系更具嚴謹性、抽象性,而教學時間又有限,教學進度通常比較快。教師剛開始給大一新生授課時適當放慢進度,給學生一個短暫的過渡期,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內容的過渡,而后再加快教學進度,這就要求新生在學習過程中盡量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課,課后加以復習鞏固,學會歸納和總結,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且因材施教,針對數學基礎有差異的學生分別指導其怎樣學習,同時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大學數學的理論知識,更要了解大學數學的思想與應用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拓展思維能力,這樣也可以為所學專業其它科目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學數學較強的理論性、邏輯性都加大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使學生懼怕大學數學,是阻礙學生數學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大學數學學不好,就會削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其它課程的學習,還直接影響學生的考研升學率。如果學生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端正學習態度,利用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及學習能力。因此,大學教師要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不斷提升大學數學教學質量,合理有效的提高上課效率,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大學數學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湯瓊,劉羅華,劉霞文,周小奇.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探討[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25(5):92-94
[2]劉庚,郭廣寒,劉軍亭.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6,2:41-42.
[3]李玲,昌國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理論與應用,2015,35(2):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