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新航
摘 要:目前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和制約,一部分教育者對教學實踐與研究并不深刻,重視程度明顯不足,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開展得不多,導致教學成效不大。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無法順利地進行。面對實際存在的教學弊端,小學數學教師應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高度重視教學實踐與研究,努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新和轉換教學思路,實施創新性、科學性的實踐活動,把握好新課改的機遇,從而促使課堂教學效果的良好發揮。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化,各學科的廣大教育者潛心研究教學實踐,找尋其中的內涵,挖掘其中的精髓,促使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和開展。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驗證發現,實踐是理論有效實施的重要場所,而理論知識又從實踐中提取而成,理論與實踐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密不可分,是一脈相連的整體。小學數學教師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實踐與研究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促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數學世界,選擇與學生實際相吻合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素養,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下面,本人結合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實踐與研究,摸索出幾點建設性的教學意見,僅供廣大同仁參考。
一、融入實踐性的教學情境,挖掘學生的探究欲望
多年以來的傳統教學,不注重實踐與研究,教師一味地依靠教材向學生死板地傳授知識,掌控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合理地處理和解決傳統教學中的種種弊端,融入與實踐緊密相連的教學情境,成功地吸引小學生的目光,促使小學生快速地融入課堂中,從而鍛煉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學生學習“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這節課的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猜謎語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首先筆者問道:“兄弟四五個,各有自己的家,假如走錯門,就會笑掉牙,猜一猜,謎底是什么?”學生踴躍地回答:“是紐扣。”接著教師反問:“同學們是怎樣猜想到是紐扣的呢?”學生們會告訴大家,如果紐扣沒扣對,穿出門去,會讓別人笑話的。最后,接著這個話題,引入本節課的知識,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實踐性教學情境的融入,能促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進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大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設計實踐性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認知水平和智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也大相徑庭,這就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踐行教學實踐與研究時注意方式和方法,采取分層教學,設置梯度分明的實踐性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促使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最終實現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比如在講解“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內學生的不同數學能力,布置兩道不同層次的問題:①用簡便方法計算:3.51+0.8+0.2、0.49+2.51+0.55,寫出簡單的計算過程,注意解題的步驟。②運動會跳遠比賽中,小越跳了2.95米,小強比小越少跳0.23米,小軍比小越多跳0.35米。小軍跳了多少米?對于①②題,教師要求所有學生都獨立完成,同時找到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并說一說所用的簡便算法。通過設計實踐性的數學問題,達到分層練習的教學效果,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
三、進行實踐性的實物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數學知識抽象、理論性比較強,為促進小學生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結合,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性的實物演示法,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知能力,充分體現“數形結合”的教學真諦。比如,學生在學習“平移和旋轉”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拉動窗簾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轉動自制的風車讓學生初步感知旋轉,借助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總結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實現實物與生活的結合,從而促使學生樂學、好學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的奧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與研究是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只有有效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牢牢地抓住學生的黃金時期,采取以上教學方式,深入地進行教學實踐與研究,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發揮實踐與研究的教學價值,才能增長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完善課堂教學資源,整合教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和空間,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侯樂斌.淺談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9).
[2]王月香.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深入研究和探索[J].新課程(小學版),2016(8).
[3]黃朝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利用淺談[J].考試周刊,2017(5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