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震宇
摘 要:在現有的小學音樂教材中,從三年級開始就涉及了一些多聲部的合唱歌曲,大多第二個聲部旋律較簡單,學生還能接受這個層次的難度,但在之后的高年級音樂教材中出現的多聲部歌唱難度就加大了,特別對于處于“夾生”階段的高年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困難。整班合唱教學也成為小學音樂教師們渴望解決的新課題。
關鍵詞:合唱教學;小學;策略
小學音樂合唱的教學過程,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相互配合演出的能力,而實際的教學中合唱更多地變成了齊唱,無法展示出合唱的效果,因此需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提高學生合唱能力及音樂能力。
一、高年級合唱教學“夾生”現象
在現有的小學音樂教材中,從三年級開始就涉及了一些多聲部的合唱歌曲,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還能接受這個層次的難度,后隨著年級的遞增,高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出現的多聲部歌唱難度就加深了,但由于之前學生對合唱的一系列學習不夠扎實,使合唱教學難以呈現較好的狀態和效果。
1.師生對合唱產生“畏懼感”
在每次舉行教研活動時,很少有老師會選擇雙聲部的歌曲進行教學,就擔心學生的合唱水平會影響預期目標和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喜歡把雙聲部合唱歌曲改成第一聲部齊唱。同時,學生對合唱也存在畏懼心理,一聽到學唱合唱歌曲就心情低下,甚至不愿意唱低聲部。
2.教師對教學缺乏“統整性”
在教材中,有些合唱內容需要整合才能完成,但因為有些老師不能很好地對教學中的合唱技能進行梳理,以至于在對學生的教學中缺少統整性、目標性。只注重對歌詞的教學,而忽略對學生演唱方法與技能的培養,對如何才能提高學生整班合唱水平這一問題缺乏有效思考。由于在音樂課堂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合唱的系列教學,從而導致現在小學生整班合唱能力低下。
二、高年級合唱教學“夾生”現象原因分析
1.受傳統教學理念束縛
在日常合唱教學中,某些老師不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或者只教同學們學習高聲部。受傳統教學理念以及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的共同影響,老師們為其隨意教學行為找了很多辯駁的理由,他們認為教學生音樂知識技能太過落后,并且還表示合唱教學難度太大,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導致合唱教學工作停滯不前。
2.受教師綜合素質約束
音樂老師的個人綜合素質對其合唱教學質量產生著重要影響。在日常教學中,部分老師按照個人偏好組織教學,導致學生學習和接觸的音樂內容較為片面化、單一化;部分老師未深入研讀和揣摩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未做好知識線條梳理工作,并且不注重采用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部分老師本身音準存在問題,導致學生的音準亦存在較大問題。
三、高年級合唱教學“夾生”現象教學對策
合唱的教學過程,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相互配合演出的能力,鍛煉學生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下的演奏技巧。上述各種因素均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合唱教學的正常、順利進行。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應采取何種措施有效解決合唱教學的“夾生”問題呢?
(一)以“一分為二”的方式改善“夾生”
在進行合唱教學前,可以把學生分成2個聲部進行音階練習,一個聲部進行4拍長音練習,另一個聲部進行同音一拍練習。可以先分聲部進行練習,第一聲部要注意長音的時值、音準、氣息、力度問題,不要忽強忽弱;第二聲部要注意同音音準、氣息問題。在2個聲部都練習扎實后可試著進行合作,同時注意雙聲部之間的和諧,音量的均衡。在教學中,先出示旋律譜讓每個聲部熟悉自己的旋律,在合作時可以第一聲部唱一個音,然后唱下方相對應的第二聲部的音,讓學生建立音與音之間三度的音響效果。在一定的訓練后,可以用科爾文手勢讓學生輕唱。
(二)以“教材的作用”消除“夾生”
一年級教材中需要帶領同學們通過打擊樂器來練習節奏多聲部歌曲;二年級教材則涉及了合唱欣賞部分以及輪唱學習;三年級教材是對一二年級教材內容的鞏固與延伸;在四年級音樂教材中,出現了各風格類型的合唱欣賞歌曲;五年級教材涵蓋了大量的合唱曲;六年級教材側重于對學生音樂素養與歌唱水平的提高,由此可知,只有老師理順其中的關系,才能為開展高效教學做好準備。
無論是音樂基礎知識還是學科技能,兩者都是音樂的外在表現形式和重要的載體。例如,在面向低年級學生開展教學時,應引導他們運用自然、輕松的聲音去練習歌曲。在面向中高年級學生進行教學時,應加強對歌唱技能的培訓,比如氣息通暢等。
(三)以“關注”的方式完善“夾生”
1.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
首先,老師未向學生展示合唱之精髓和內在魅力。在日常教學中,老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與積極性,在他們積極表示愿意學習合唱時,老師給予專業的技術指導即可。其次,老師未嚴格按照教學任務和大綱要求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導致長達六年的音樂學習水平僅達到三四年級的學生水平。對于學生的音樂水平評價,還需要從其他方法進行綜合檢測。
2.梯度提高學生的合唱技能
合唱是一種團隊協同共同完成的歌唱方式,對此,老師應有組織地進行教學活動。比如,可在每冊單聲部歌曲教學中講解如何做到音色統一、如何調節呼吸等。針對各年級學生所練習的合唱歌曲,老師應予選取適宜的曲目進行二聲部歌曲改編,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準把握度。
總體而言,合唱是一門融合多技能的藝術,在日常教學中,小學音樂老師要正確把握學生學習特征,結合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積極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練習合唱并喜歡上合唱。
參考文獻:
[1]張毓.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楊嫏.論小學班級合唱訓練與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