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 要:“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養成教育,需要一點一點的觀察,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改變。
關鍵詞:養成教育;小學數學;習慣
養成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養成教育,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一、養成預習和復習的好習慣
1.預習。首先,我會先布置好預習任務,尤其是新課之前,我會先告訴學生我們預習的內容是什么,并且要按照預習的步驟進行預習,將本節課重要的知識用橫線標示出來,將你認為難的知識點下面畫圓圈;其次,在預習完之后,我會要求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做一下基礎的課后習題,一般都是口算題;最后,我會進行預習反饋測查,在上新課之前,我會簡單地出幾道本節課計算題,了解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這個反饋測查一定要有反饋或者是獎勵,學生很注重。
2.復習。我將學生復習分成了兩部分,數學日記和優化作業。
在建立數學日記的教學方法前,我也是受到語文教學中周記的啟發,我想通過數學日記讓學生學會回憶。數學日記主要記錄學生在學數學、上數學課后或做數學作業時有什么想法、體會、啟發、發現等;學生上課、作業、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學生在數學考試前的應試情況,考試中的做題情況和考試后的經驗總結情況;學生有關數學的自主探究、主動發現、實踐創新的過程;學生對老師的態度、情感、建議等內容;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況。
二、養成提前做好課前準備的好習慣
我任教一年級的數學教學,由于一年級學生剛開始進入學校,很多學習習慣的養成都很重要,一節課的順利進行,關鍵在于課前的充分準備,例如課前預習,同樣課前的學習準備工作也很重要,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課堂上總會不經意地出現文具盒的聲音,小朋友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轉移,而且做作業的時候,教室就會出現亂糟糟的找東西的聲音,為了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的習慣,我要求在上課之前在桌上提前放好鉛筆、一塊橡皮和一把直尺,不要出現文具盒,這樣課堂似乎和諧了很多。
三、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在教學時,我經常會在學生面前做弱者,我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弱老師,強學生,在課堂上,老師的角色越弱,學生就越想表現自己,想做一次領跑者,就會積極性很高,學得也就越快,其實,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到引導作用,所以,在課堂中,我經常會說一句話“誰來幫幫老師”,學生都很熱心,然后我還非常隆重地感謝一下我的小老師,這樣學生的興趣馬上就上來了。
在教學中,我經常和學生進行PK大賽,口算小能手,鐘表大王,三角板玩家等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之間比一比,然后我再和學生比一比。這樣我發現教學中很多難點就迎刃而解了,最近學習了鐘表,我舉行完鐘表大賽,學生對于鐘表的知識掌握比剛開始扎實多了,而且經常圍著我問我,老師我們再舉行一次鐘表大賽吧,我也想當鐘表大王!
在教學中,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很難一節課都在認真聽講,能有一半的時間在認真聽課就不錯了,老師經常會因為低年級的上課紀律發愁,我也曾經苦惱過,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的本性,自己編了一個所謂的“課堂操”
學生不僅在課堂中放松了自己,也從中提醒自己規范了課堂的上課習慣,這個方法我現在一直在用,很有效!另外,我還自己編了一個所謂的“健康歌”的舞蹈,也是為了讓低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得到放松,也從中得到一些提示!并且這首健康歌的舞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課堂氣氛。
四、養成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的好習慣
獨立思考。一年級的孩子有時候對數學會感覺比較麻煩,偶爾會產生偷懶的想法,例如作業經常省略一些步驟,遇到較難的題目就會喊爸爸媽媽,在課堂上直接就是放棄回答,鑒于這些情況,我在班級里面建立數學智多星一角,激發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興趣,并且將智多星的照片貼出來,讓智多星為大家排憂解難,很快學生對于較難的題目不再膽怯,我的辦公室桌子上放滿了他們的解題辦法,當然對于智多星和想做智多星的同學要給予獎勵和表揚,這樣就會出現滿天星的景觀。
我在教學中經常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學生思維就可以發散出去,大家各抒己見,不僅激發興趣,也容易受到啟發,樹立學生的責任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雖然從時間上要比老師講花費得多些,也許因此使練習的數量減少,但實踐證明,學生真正弄懂了,學透了,這種“費時”“費力”是有價值的。通過教學實踐發現,我們的教材降低了難度,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探索、思考問題的方法。并學會運用探索的方法認識、發現、創造,以適應未來終身學習的需要,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五、養成正確做題的好習慣
在教學中,我對教法的多樣性非常的關注,現在都尊重學生的思維,鼓勵算法多樣化,于是無論教授加減乘除,我都會提前預設學生的各種算法,然后起好名字,并且還會編一些口訣,或者順口溜。
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讀題習慣,為了養成遇到題目先認真讀題的習慣,我要求學生用鉛筆指著讀題,這樣學生慢慢就會放慢腳步,了解題意以后再做題。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題目是個難點,鑒于這個問題,我將學生的解決問題分為了六步走。
養成教育,需要一點一點的觀察,一點一點的積累,一點一點的改變。
參考文獻:
[1]閻華榮.大學生養成教育初探[J].邢臺學院學報,2003.
[2]張榮美.“探究”是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思維的根本[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