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國
摘要: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互相溝通、互相影響的動態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而教學智慧則是教師面臨這一復雜教學情況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只有磨煉教學智慧,適時抓住課堂資源,動態生成精彩課堂。這樣,教師才能在"意外"出現時或特定情境中沉著"接招",瞬間決策,或柳暗花明,或化腐朽為神奇,使課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融洽。本文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智慧生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智慧;生成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271-01
Abstract:the teaching process is a dynam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unica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re are many uncertainties in this process, and the teaching wisdom is a sensitive, rapid and accurate judgment ability that teachers face this complex teaching situation. Only the refinement of teaching wisdom, timely grasp of classroom resources, dynamic generation of exciting classroom. In this way, teachers can "pick up" calmly when "accidents" appear or in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make instantaneous decisions, or make them bright and bright, or transform them into magic, so that the classroom is as natural and harmonious as flowing wa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isdom gene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wisdom;generate
當前新課程導引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極富開放性、生成性,每一個教師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同時也考驗著每一個老師的教學智慧,只有做一個智慧型教師,才能隨機應變,使課堂教學揮灑自如,小學課堂數學的智慧如何生成呢?
1 精讀教材——教學智慧的"基點"
一位特級教師曾說過:"教材研究透了,課實際上也就備得差不多了。"這話雖然聽起來似乎有些玄乎,但實際上相當有道理。精讀教材是上好一節課的核心環節。教師在備課之前,應精心解讀教材,準確而全面地把握教材內容,唯此方能設計出完善而周密的教學方案。反之,如果教師自己對教學內容都沒有把握到位,那么就很難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方案。在這種情況下,"走教案"都勉為其難,要是一旦遇上課堂中隨時都可能出現的意外,又談何靈光一閃的"教學智慧"呢?
2 精準預設——教學智慧的"起點"
一堂好課,不能沒有好的教學預設。教學預設包含甚廣,但筆者認為,當前數學教師需要著力關注的有兩大方面:一是對教學語言的預設(如導入語、評價語等),二是對學情走向的預設(如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或即興回答等)。大多數教師比較注重前者,很少在后者下功夫。細節決定成敗,如果不注重后者,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聲音,那就有可能讓教師不知所措,甚至不知所云,讓聽課老師瞠目結舌。這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的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
師:在長方形里面畫一條線段,能否分成兩個四邊形。(學生操作)
生:我是橫著畫,豎著畫的,畫了兩種。
師:還有別的畫法嗎?
生:我是斜著畫的。
師:只有這么三種嗎?
生:還有很多種,只要別沿著兩個斜對的角畫就行了。
師:那會變成什么?
生:會變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們可真棒。(接著教師課件出示圖形)這樣可以嗎?變成什么了?
生:變成了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師:嗯?左邊的是正方形嗎?
生:是的。
師:確定嗎?
生:確定。
師只好無奈地說:你們說是什么就是什么吧!我們接著往下看。
【分析】
對于小學生來說,僅憑借肉眼,是很難分辨左邊的圖形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而教師此時表現的無奈,可以說明其沒有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會有的各種想法,也就是預設不足、不到位。分析一下學生出現錯誤判斷的原因: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網圖1中左邊的圖形,本身就與正方形相似,而且經過投影,或者因為學生座位的關系,當然有各種可能性發生。教師在課前,就應仔細觀察自己預設的這個圖形,分析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這樣就不會不知所措了。
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周密的學科,不能想當然。當學生無法判斷時,教師應詢問學生:我們怎么樣可以知道這個圖形是正方形呢?學生肯定回答:用尺子量一量,四條邊都相等,就是正方形。教師就可以用尺子量,讓學生知道這是錯誤判斷。從中也可以教育學生,很多時候不能光用直覺判斷,要用工具判斷,要用事實說話。所以,許多時候出現的意外狀況,不是教師教學智慧欠缺,而是預設得不夠到位,只有精心預設教師的課堂語言和學生可能的回答,才能更好地行走于課堂,才能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展開精彩的瞬間。
3 精研學情——教學智慧的"支點"
在提倡有效教學的今天,在課前設計教案時,比較透徹地了解學生的情況顯得尤為重要。當我們把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搬到自己的課堂當中時,難免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學生并不是很"合作",教師在參加上課比賽或上展示課時,都要經過反復的試教,也就是"磨課",才能勉強通過。為什么名師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課堂中一下子行不通了,為什么精心設計的教案還要經過如此的反復試教才可以真正走上課堂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設計教案時往往更注重教材,對學生卻關注不夠。這樣就會造成設計出的教案不適用,教學效果不佳,對提高課堂效率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4 精心傾聽——教學智慧的"亮點"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的發言,去捕捉教學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極有利用價值的、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改變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與針對性,將教學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教師一定的教學直接經驗和教學問接經驗是生成教學智慧的基礎。教學直接經驗和教學問接經驗的量、質及結構優化決定著教學智慧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內在的較高水平的教學思維活動進行加工和創新,做出決策并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得以高效執行,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生成并彰顯出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學經驗、教學思維力是內隱的;教學執行力是外顯的,教學智慧是這三方面綜合形成的合力、融為一體所生發出的聰明才智。教學經驗、教學思維力與教學執行力的高度發展與融合,成就了高水平的教學智慧。
參考文獻:
[1] 陳果. 關注精心預設,構建動態生成[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0(5).
[2] 蘇志強. 老師,請您傾聽學生的聲音[J].小學數學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