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養為本的大背景下,會診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模式正在被逐漸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其在應用過程中也展現出了比較理想的實踐效果,本文將就“會診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會診式 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 可行性
眾所周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會診式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幫助高中生提高自我認知與自我完善的能力,及時發現自己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最有效的解決策略。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經驗,就“會診式”教學模式提出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關于“會診式”教學模式的相關闡述
1.“會診式”教學模式的定義
會診,其本來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具體指的是醫生共同對特定的疑難雜癥進行診斷。“會診式”教學模式的靈感便來源于醫學上的會診,其便是借鑒醫學會診的工作模式,構建起實際教學模式。
何為“會診式”教學模式,其指的是以學習為主題,以具體案例為學習載體,通過呈現在解題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或者思維障礙,讓學生參與會診的方式來發現和提出問題,找到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的教學模式。
2.“會診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分析
第一,問題導向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數學知識,也具備了比較堅實的數學基礎,但是,在他們所學習到的諸多數學知識點當中,他們并不能夠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掌握得恰到好處,換而言之,他們在很多數學知識點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會診式”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要診斷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第二,行動導向
高中數學“會診式”教學模式是以會診工作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高度重視起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要精心設計會診主題,合理安排會診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三,合作導向
“會診式”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分析與診斷,因此,高中數學課堂上要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的課堂學習方式,小組成員之間圍繞同一個主題,在各自思考之后盡情發表自己的見解,分享自己的想法,然后由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溝通和討論,共享智慧,實現優勢互補。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會診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準備環節
“會診式”教學的準備環節,教師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明確會診的主題、精心挑選案例,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編制學生參與會診所需要的會診規則和會診流程。而學生在教學中需要的準備工作是知識準備和工具準備,對于知識準備,指的是學生要在預習的基礎上,明確教師所設定的會診主題相關的知識和內容,為實際參與會診奠定牢固的基礎。關于工具準備,指的是學生在參與會診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的一些教具,這樣在會診的過程中才有助于學生參與討論。
2.會診環節
教師把確定好的會診任務分配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會診規則的引導下,完成小組討論,對重點問題或者知識點做出科學的診斷與評判,也要在會診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到自己的不足。一般情況下,建議“會診式”教學模式將小組人數固定在五到六個人,不宜太多,這樣才能夠確保對教材和網絡資源利用的充分性與開展會診活動的自主性。
這時,學生乙說,甲沒考慮化簡,
所以應求函數的遞減區間,結果得出應選B。
受到學生乙的啟發,學生丙站起來說,應利用復合函數的單調性來解答:
這時丙支支吾吾地說甲對了,教室頓時哄堂大笑。
突然學生丁冒出一句話:他們都錯了。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只見丁說:他們沒有考慮定義域,應在丙同學的解答下考慮定義域,即考慮對數的真數大于零。
選C。
3.報告環節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完成會診任務之后,根據最終的會診結果,認真填寫會診報告,由每一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來進行匯報與交流,重點闡述小組的會診過程以及得出的相關結論并提出建議,除此,還要接受其他小組的詢問,針對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要做出針對性的解答,在完成上述程序后,繼續完善和優化會診的結果。最后由教師或學生代表總結:求函數的單調性要考慮函數的定義域和復合函數的單調性。
4.評價環節
“會診式”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是評價環節,可以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相評價、教師評價等等。評價方式可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效結合在了一起,如學生甲利用到正弦函數的單調性,學生乙和丙利用到復合函數的單調性,對他們的解法可適當的表揚并指出不足,對學生丁可給以肯定。
5.反思環節
通常將反思環節稱作復診,復診主要是進行反思,反思的主體分別是教師和學生。首先,教師需要進行反思的是:在二次上課中“毛病”是否“痊愈”了?在“治愈”了“老的毛病”之后,會不會又出現了“新的毛病”?對此知識點的會診結論有沒有起到排除再次犯錯的作用?其次,學生需要進行的反思是:會診小組開出的“診斷結論”會不會產生“副作用”?如果會,為什么會產生?怎樣安全有效地清除此“知識盲點”?
三、結語
在核心素養為本的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已經涌現出越來越多新型教學模式,并發揮著各自不同的價值與作用。“會診式”教學模式能夠針對性地發現和解決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或者思維障礙,能夠從根源上徹底解決問題。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優化與完善“會診式”教學模式,竭盡全力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建筑.一道差點被“錯殺”的好題——高中數學復習課“會診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上海中學數學》, 2015(7-8),31-33
[2]王惠.視覺思維理論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J].《新課程(下)》, 2017 (8):164-164
[3]曹錦勇.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翻轉課堂的可行性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 (15)
本文系福建教育學院基礎教育研究課題《以“核心素養”為本的背景下,高中數學復習課“會診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JYYB-201706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