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云梅
【摘 要】當前階段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時期,義務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新調整教學思路,深度整合現有資源,突出課堂教學有效性,為學生開拓出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激發他們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的自學熱情,進而促使其優質完成階段性的成長任務,走上全面發展的人生道路。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深入探究語文文化知識的本質內涵,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明確今后的進步方向,掌握更多的基礎技能。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因此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教學格局的重新開創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分析
課堂教學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們的不斷實踐與探索。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教學能力不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材內容過于單一、課堂氛圍十分枯燥等。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教師就要在素質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理念的正向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改進教學方案,靈活運用有效策略,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深挖自己的內在潛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從而熟練掌握多種學習方法,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筆者憑借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發表幾點新的看法。
一、理解教材,設計導語
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前,教師必須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弄清重難點,并時刻關注學生的認知情況,了解學生的成長需求,運用及時調控策略,設計出有探究意義的相關問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小學生天性活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是學生思維與智力啟蒙發育過程中重要的引導者,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決定著學生今后的人才價值。精心設計導語,是課堂教學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課前導入要具有一定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給予學生更加真實的認知體驗。如執教《秦始皇兵馬俑》一課,可這樣引入:今天教師做回導游,帶領大家去秦始皇兵馬俑進行考古。大家說說考古之前我們進行哪些準備?學生的興趣很濃,同時也縮短了課文與生活的距離,學生有感受,自然更想讀文章了。所以—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因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二、提供機會,主動參與
新課標提倡以生為本,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獨立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實踐活動,善于突破思維局限,體現出自身的人才優勢。如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地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三、鼓勵質疑,體現主體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天鵝的故事》中“突然,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并沒有飛走,而是利用向下的沖力,像石頭似地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經過這沉重的一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可抓住“驚心動魄”這個特寫鏡頭,鼓勵學生思考:老天鵝破冰的武器是什么?“騰空而起”、“石頭似地”、“鏡子般的冰面”分別說明了什么?句末用省略號有什么用意?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天鵝,你親眼目睹了老天鵝的壯舉,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在逐層深入的問題牽引下,學生主動參與閱讀、討論、交流,既理解了內容,又對飽經風霜的老天鵝“以身示范、勇于獻身”的壯舉產生敬佩之情。
四、把握特點,發展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五、課后反思,針對教學
反思是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環節,而往往受到我們的忽視。在平時教學中,要及時反思:我設計的教學活動合理嗎?今天的教學有效嗎?學生在這節課上有多少自由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呢?通過這節課,有幾位學生可以得到老師的個別指導、鼓勵與幫助?學生都主動參與了嗎?這樣的參與對他們有效嗎?這節課與上節課比較有創新嗎?在這節課上,學生能感悟到什么做人道理等等。除了在課后及時反思外,還要從學生的練習,作業和測試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更正,才能有不斷的提升。只有不斷的去反思我們的教學,保留好的方法,改正不足的地方,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真正的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
總之,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有必要靜心思考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問題,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包玉蘭.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商情,2017(13)264-265.
[2]廖小蘭.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