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摘 要】錯誤是學習中無法避免的,既是對于今后學習中的警示,也是學生最為寶貴的一種學習財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重視課堂教學中的錯誤并加以利用將其轉化為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避免今后再次犯同樣的錯誤。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的基礎性學科,需要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和公式推導,無可避免的會出現錯誤,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總是竭力避免錯誤,使得數學教學氛圍過于嚴肅和緊張,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我們應當正視錯誤,合理地利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增強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錯誤資源 有效利用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學習中錯誤的價值要遠高于成功,尤其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大量的公式推導和習題訓練中會出現運算結果、公式法則和解題思路等各種錯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正視教學中出現的錯誤,合理的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找出學生錯誤背后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完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并養成良好的改錯糾錯習慣,將各類錯誤題型和知識點進行分析,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進行探究。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認知誤區,教師和學生沒能正視學習中出現的錯誤
受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錯誤避之如虎,盡量避免出現錯誤,在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出現錯誤往往會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而學生則會因為數學錯誤而打消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沒有正視數學錯誤,并將其作為學習中的寶貴財富和經驗。
2.利用效率低下,沒能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錯誤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也隨之調整,學生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在實際數學課堂錯誤資源的利用上,效率卻顯得十分低下,僅僅是強調數學知識并加強同類型習題的訓練,而沒有發現錯誤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錯誤資源的利用效率十分低下。
二、有效利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具體策略
1.轉變教學理念,正視教學中的錯誤,鼓勵學生及時知錯改錯
為有效地利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正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錯誤,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在學生出現數學錯誤時鼓勵學生及時改正并尋找解決的方法,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創設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關系,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規范意識。例如:在“混合運算”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過于急躁而導致運算法則混亂的錯誤,將“25+36×5-100=?”的計算混亂順序,先進行“25+36”的計算,然后進行乘法運算,忽視了加減乘除的基本順序,面對這種錯誤,教師應當合理運用教學用語,鼓勵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并及時改正錯誤,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運算錯誤。
2.深層次的探究錯誤,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數學錯誤一般是由運算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或書寫記錄錯誤造成的,而在數學錯誤的背后則隱藏著知識體系中的不足之處,深入探究錯誤可以及時發現教學實踐中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完善,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反思,發現學習知識中的漏洞加以彌補和改正,幫助學生牢固樹立起反思和總結歸納的意識。例如:在“時、分、秒”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現在是2018年5月4日18時45分,48小時56分之前是幾時?”的題目計算中往往會出現錯誤,這就是學生關于時間數學單位換算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對此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注重對時間單位換算能力的訓練,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
3.合理運用課堂提問,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實踐解題能力
課堂提問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和教師把握教學進度和方向的重要手段,對于活躍的課堂氛圍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探究數學錯誤的發生原因、檢驗運算過程、實踐解題復習,提高自身的數學實踐探究能力和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效率。例如:在“植樹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對于一條長1500米的道路,每隔5米種植一棵樹,兩端都要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大多數學生在初次解題時都會得到“1500÷5=300(棵)”的運算結果,忽視了實際生活中的細節,對此,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讓學生近距離觀察生活中的植樹距離與棵數之間的關系,了解最終結果應當是“1500÷5+1=301(棵)”。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4.養成錯題記錄的習慣,將數學錯誤轉化為寶貴的學習財富
小學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錯題記錄習慣,將學習中遇到的錯題和相關的知識點記錄到筆記本上,進行分析和總結歸納,便于今后的復習和避免同樣的錯誤發生,將其作為今后學習的寶貴財富。例如:在“路程和速度”的學習過程中“A市距離B市150千米,甲從A市出發以每小時55千米的速度前往B市,乙從B市出發,以每小時45千米的速度前往A市,求甲乙相遇需要多長時間?(假設只有一條路)”,分析:時間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即150÷(55+45)=1.5小時學生可以將此題與解題思路記錄到筆記本上作為例題復習。
三、結語
綜上言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正視課堂教學錯誤,將其合理的轉化為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養成良好的改錯和自主反思的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秀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6(20):103-104.
[2]王志堅.淺談“錯誤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新校園(中旬),2017(01):141.
[3]徐松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錯誤資源[J].考試周刊,2014(0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