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 要】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問題,同學們在解決應用題時遇到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審題。無論是審題不嚴還是審題不明都可能誤判邏輯關系,導致錯誤解題。其實審題也是解題能力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將其歸結為“馬虎”,我們要結合針對性的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認知規律 審題能力 細節 邏輯
應用題是小學中高年級教學的重難點,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一批學生并不是完全不會做題,而是審題過程有問題,或者審題不嚴忽略細節,或者審題不明沒有弄清其中的數學邏輯關系,這必然就會造成根本性錯誤。其實我們早就注意到同學們的這些情況,但是很多人認為其實孩子的能力到了,只是馬虎而已。其實不然,審題是解題的前提,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那我們應該怎樣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審題、解題能力呢?下面我就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優選幾個角度進行例析和討論。
一、把握細節
數學是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想解決應用題我們要認真把握題干的每一個細節,這樣才能把握其中的邏輯關系,如果馬虎審題,錯審其中的一個關鍵詞,也許就錯了邏輯關系,解題結果就南轅北轍了。審題不嚴是小學生解題常見通病,我們要注意從細節和反思入手來培養學生的審題態度。
1.注意細節
細節關乎成敗,對于數學來說就決定著其中的邏輯關系的走向。教學過程中大家都會注意到,很多錯題,只要我們稍微一提示,同學就會恍然大悟:哎呀,不是不會,是沒注意到……但是這樣的情況屢屢出現,這就是我們審題過程中不能把握細節,我們要在課堂上注重引導。
例如,我為了矯正同學們審題不嚴的通病,讓他們擺正態度,產生深刻的印象,通常我都是在同學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置陷阱問題,讓他們先在課堂上“陰溝翻船”,這樣更能引起大家心理和行動上的重視。如題:一斤鐵重還是一斤棉花重?很多學生乍一聽這么簡單的問題,張口就來:“鐵重”。看看,錯了吧,兩個都是一斤,答案是一樣重。這就是審題不嚴,沒有把握細節。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細節的興趣,還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邏輯關系就藏在題干細節里,從而戒驕戒躁,擺正態度,嚴審細節。
2.引導反思
反思是取長補短彌補自己不足的有效手段。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審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和習題練習過程中結合實際問題逐步引導和滲透,許多知識細節都是在反復探索和思考中得到的。因此,為了讓同學們強化審題能力,我們要多注意審題過程容易出錯的地方,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反思。
例如,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后,我發現有些同學在做題時往往分不清哪個做分母,哪個做分子。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的特點引導反思:小鵬生日會上,來了3位同學,他們每人帶來了1個蛋糕,那么4個人分蛋糕,平均每人分多少?誰是分子?誰是分母?通過實例反思,形象地讓大家認識到被分的(比如:蛋糕)是分子,分的(比如4位同學)是分母。這樣引導特別切近學生的認知發展區,能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分子、分母在生活中的基本原理,這樣在以后遇到實際問題時就能得到有效解決,提高審題和解題效率。
二、找準關系
應用題中一般會出現幾個數據,這些已知數據和我們要求的未知數據必然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我們只要審題準確,找準其中的數量關系,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然而,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審題過程中同學們常常被一些相似的概念混淆,從而造成解題錯誤。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通過鮮明對比的方式來引導同學們認清概念,理順邏輯關系。
比如,我發現有些小朋友在解應用題時,遇到分數經常分不清是比例關系還是具體數據,為了彌補他們的認知漏洞,我就通過這樣的鮮明對比來引導孩子們區分易混概念,把握邏輯關系:1.一條繩長1米,裁去 ,余下多少米?2. 一條繩長1米,裁去 米,余下多少米?先別著急解題,先看看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這樣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大家很快發現第2題的 后面多了一個單位“米”。對,只這一個單位的差別,那么前題沒有單位的就是比例關系,后題有單位的就是具體數據,這樣同學們就會茅塞頓開,再遇到此類問題再也不會混淆了。
三、動態變化
矛盾是隨時轉換的,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有時候也是動態變化的,所以我們在解題過程中要能及時跟進其中的邏輯變化,切不能“刻舟求劍”,故步自封。
比如:小李的淘寶店賣一款文具,原價100元,五一節假日活動促銷降價10%,五一過后又提價10%,請問現在的價格比五一前的原價高還是低了?這道題里面的數量邏輯關系就發生了動態改變,我們且看:五一活動價格是:100×(1-10%)=90元;活動后:90×(1+10%)=99元。顯然,兩個10%面對的數量基礎不一樣,結果必然不一樣。這樣以來同學們的思路就分明了,就有了把握動態數量關系的思維意識。
四、小結
本文是筆者參照這些年的課堂經驗對如何提升小學應用題審題解題能力的幾點分析和探索。總而言之,審題是解題第一關,審題也是解題能力的體現。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要把審題不嚴歸咎于馬虎,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從思想上重視起來,然后通過合理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啟發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審題嚴明,解題準確,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夏菲菲;“以生為本”建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6.2
[2張麗萍;談談小學數學學習反思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0(6):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