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云
【摘 要】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毋庸諱言,首先需要老師們對核心素養有更全面的、深刻的認識,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將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本文總結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談幾點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 關鍵點 數學教育 有機結合
在全民都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今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還有另外一個神圣的使命:就是繼續把核心素養的理論與實踐落實到我們教育教學實踐的每一天、每一節課。
下面,我把本人最近學習核心素養理論的點滴體會向各位一線教師匯報,歡迎各位老師質疑,以期共同學習,不斷交流,深刻理解核心素養理論,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
一、“核心素養”不是全新的詞匯,是對“課程標準”的傳承
第一,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p>
第二,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文件中再次提到“立德樹人”,至此,以“核心素養”為綱的深化教育改革正式啟動。立德樹人落實到數學學科就是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樹人就是育人,學科育人要依靠學科的內在力量,把數學教育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數學教育的各個環節中。
第三,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六大核心素養: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 數學建模 直觀想象 數學運算 數據分析??梢钥闯?,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大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推理、空間想象)、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延續關系。數學教育領域無論怎樣改革,都應將雙基、三大能力作為最重要的基礎。
二、數學教育中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點
1.掌握數學知識是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前提
教學中應該盡量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即知識在什么條件下蘊藏著、在什么背景下初露端倪,如何經過分析、對比、歸納、抽象,最后形成理性的知識。舉個例子:認識10000時,如果說10個1000是10000,這是把知識作為結果來教學,而作為過程的教育,應當強調四位數能表示最大的數是9999,如果要表示比9999大1的數,我們就要用一個新級數單位“萬”來表示,(9999+1=10000),兩種教學得到的結論是一樣的,但學生經歷的思考過程則不完全相同,后者強調了為什么要引進一個新的單位,學生的學習經歷了一個“再創造”的思考過程,而這個過程體現了人類創造位值制的智慧。前一種教法雖然也教會了學生認識10000,但卻造成學生對數的理解的缺陷,對學生后續數感的培養、數學抽象能力的提高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說,掌握數學知識是落實數學核心素養的前提,但用什么方法掌握數學知識,決定了學生能走多遠,能走多久。很多老師只是形式化地教數學知識而沒有講清知識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思考方法。因此,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育人能力才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
2.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落實核心素養的主要目標
先看一個課例《乘加乘減》:教師先出示問題情境:5個魚缸,分別有5條、5條、5條、5條、4條金魚。
師問:孩子們,要想知道5個魚缸共有多少條金魚用什么方法呢?
生1答:加法。
師:怎么加呢?我們今天學的可是乘加乘減啊。
生2答:就是先乘再加。
師:你說的真好,你能列個式子嗎?
生3答:能,5×4+4。
師:對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題目時,首先要去看有幾個幾,再與另一個數相加減。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好嗎?
生齊讀:先算幾個幾,再加減。
看完這段課例,感覺教師圍繞“乘加乘減”的教學任務,把“共有多少條金魚”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一問一答,師生互動,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引發了學生思考,蠻不錯的一個課例啊。但實際上呢,如果我給這個課例評定為失敗的課例,就在那句“我們今天學的可是乘加乘減啊”。好端端的一個開放性情境問題,硬生生被這位老師把學生的思考空間給封閉了,并且把“5×5-1”“6×4+0”等有可能出現的思維火花給熄滅了。其實,我們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類似的這種線性問答,學生的思維始終被牽引前行,最終按老師的預設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老師很滿意,殊不知這種用線性的思維方式在把一個富有開放性的問題切割成一個個瑣碎的小問題時,也同時封閉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空間,有深度和廣度的思維品質就這樣被困厄在思維的窠臼中。
3.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是我們認識數學課程育人功能的支點。由數學的思維屬性所決定,數學核心素養的靈魂是理性思維,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主要在于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由此也決定了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在獲得“四基”“四能”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特別是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學會有邏輯地、創造性地思考,進而成為善于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
推理和運算是數學的兩個輪子,推理是數學的命根子,運算是數學的童子功。因此,數學育人的基本途徑是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邏輯)思維訓練,而訓練的基本手段是讓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要在推理的嚴謹性、運算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三、怎樣把常態教學和核心素養有機結合
一個數學教師的終極目標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在這樣一個終極目標下,要求我們教師: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設計層層逼近的問題,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讓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識技能,感悟數學內容的本質,積累數學思維的經驗。也就是說,學會用數學的方式閱讀、表達、交流。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獨特的育人功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既掌握知識又提升能力,最終發展為素養,讓學生走的更遠、更持久。
參考文獻
[1]方厚良,談數學核心素養之數學抽象與培養,《中學數學》2016(13)
[2]閔曉穎,淺議中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方略,《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