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宏
摘 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識的基石,如何使學生切實理解概念進而掌握以概念為基礎的物理規律某種意義上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因此概念課的課堂導入也歷來是備受重視的教學課題。所謂“導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導入的實施要求一定的藝術性。一線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的具體特點及自身教學風格所加探索和總結,以期不斷提升概念課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與體會簡要探討了初中物理概念課課堂導入的四種常用方式,即創設情境導入、生活現象導入、固有經驗導入、控制變量導入。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課堂導入;教學心得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概念課的地位至關重要,如何使學生切實理解概念進而掌握以概念為基礎的物理規律某種意義上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因此概念課的課堂導入也歷來是備受重視的教學課題。以下擬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體會對此談幾點常用的有效方法,冀對一線教師有所助益。
一 創設情境導入
情景就是展開有一定情節或情節片段的環境和氛圍。教學情境則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的具有一定情節性和情緒色彩的環境和氛圍,其作用在于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和態度體驗,達到“以情動人,以境入勝”的效果,以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例如在學習密度概念時可創設如下情境:取三個量筒,分別放入質量相等的水、鹽水、酒精,則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者的體積不同;再借助多媒體呈現體積相等的正方體木塊、石塊、鐵塊,強調其質量不同。通過這兩個簡單的情境,就可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不同的物質體積相等而質量不等,質量相等而體積不等”,這實際上即為密度概念的本質,由此而引出密度概念也就水到渠成,學生不僅可以切實理解其本質,更能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二 生活現象導入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自然科學學科,特別是初中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用物理知識來解釋。這往往會令學生感到興趣盎然,并直接感受到物理的實用價值,覺得書本上的理論其實是很“接地氣”,很親切的,同時這也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到位理解。例如在學習重力概念時,可利用一支石英鐘和幾節即將沒電的電池(如沒有實物,可借助多媒體呈現),讓學生注意電池完全沒電的那一刻秒針最后的走動情況。結果學生會發現,秒針停止的位置總是在表盤上數字8和數字9之間,這就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通過這一生活現象引導引入概念的教學,不僅易于引發學生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可以說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導入方法。
三 固有經驗導入
這里所說的“經驗”也就是一些學者所說的“前概念”,即學生沒接觸正式的物理概念前,基于感性認識而形成的固定認知,這種認知往往是似是而非的,不足以解釋一些物理現象。這里的物理現象和生活現象不同,通常需要教師利用道具來加以呈現和突顯,以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促進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投入到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慣性概念時,將一個裝滿水而留有氣泡的透明塑料瓶擰緊厚置于水平桌面上,讓學生仔細觀察:當塑料瓶猛然間向左運動時,氣泡向哪個方向移動。塑料瓶突然停止時氣泡的運動又是怎樣的?經過試驗學生會發現原先心中設計的答案與實際情況不一樣,這就引發了其所謂“認知沖突”,進而激發了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時教師再順勢引入新課,告訴學生掌握了慣性的概念就可以很容易明白。這樣接下來的教學自然也就易于取得良好效果。
四 控制變量導入
在初中物理概念課的導入方式中,比較導入也是比較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對于一些需要用到控制變量法的較為復雜的概念,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例如比熱容概念,教材上是將不同物質水和煤油的吸熱現象進行了比較,應用控制變量法將水和煤油置于質量和初溫相同的境地,則兩者吸收的熱量的也相同,這就干擾了質量和溫度因素等方面的干擾,突出了吸熱和物質種類的關系,這樣基于水和煤油在相同條件下吸熱情況的比較,就為“比熱”的引出提供了良好的思維出發點。就比熱概念的導入而言,教師可直接利用教材上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值得重視和借鑒的。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實踐與體會簡要探討了初中物理概念課課堂導入的四種常用方式,即創設情境導入、生活現象導入、固有經驗導入、控制變量導入。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重要概念課導入方法,在日常教學中,一線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的具體特點及自身教學風格所加探索和總結,以期不斷提升概念課的有效性。正所謂“導無定法,貴在得法”,這也正是教學的藝術性的表現和要求,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陳軍. 淺談初中物理課的幾種導入方法[J]. 好家長, 2016(47):81-81.
[2]陳慧. 導入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應用[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7(2).
[3]王春和. 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策略探析[J]. 中學物理:初中版, 2014, 32(7):53-53.
[4]于丙章. 淺談初中物理課導入的幾點做法[J]. 學周刊, 2013(3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