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萍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學生在教學中占據的主體地位逐漸被凸顯出來,新課改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打造高效教學課堂,以最高效的教學形式傳授學生相關知識。教學課堂時間是一個固定值,而且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呈現活躍狀態的時間更是短少,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合理地激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極度活躍,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時期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而如何在較多的課堂時間上對學生思維活躍度進行激發,抓住相關時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是教師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結合我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如何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閱讀積極性不高,心理壓力較大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很難主動進行學習。不想閱讀或者囫圇吞棗,是現在小學生閱讀的常見問題。很多教師為了督促學生閱讀,布置較多的閱讀任務,并且強制要求學生不斷地總結閱讀筆記。久而久之,學生往往會產生厭惡情緒甚至越發不想讀書。也有的教師經常要求學生整篇整段的背誦記憶優美片段,大多數學生都是死記硬背,卻又不會靈活運用。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朝一夕的,過多強制性的要求,會使得學生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督促學生是必要的,但不能過分苛刻要求學生,應該給予學生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
(二)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較少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很少與學生進行溝通,仍舊采用的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也有的教師教學很難吸引學生的眼光,課堂效率并不高。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平臺,教師更重要的是扮演引導人的角色。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讓學生主動探索研究文章。另外,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認識與理解能力特點不清楚,很容易造成上課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低年段的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最主要的就是識字與誦讀,而高年段的學生主要是理解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三)學生做題以及運用結果不理想
有的學生對文章內容把握不全面,很容易忽略文章中的關鍵點。也有的學生對經典題型不清楚,不知道該從哪個方面來答。做題是檢驗學生閱讀成果最合理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學有所用,能夠將閱讀中所學的詞語與句子靈活運用在寫作中。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總是頭腦一片空白,沒有素材與語句可寫。做閱讀題需要時刻把握住文章主旨,學會從文章中找答案。而有的學生閱讀不認真,只是粗略了解文章的大意,也有的學生閱讀文章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卻仍舊找不準答案。
二、小學閱讀教學的建議
(一)營造閱讀氛圍,培養良好習慣
應該將閱讀作為一種習慣進行培養,既要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也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一方面應該激發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書目,組織學生建立班級圖書會與閱讀分享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閱讀習慣需要長時間進行培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理解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閱讀要求。另一方面應該督促學生養成每日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每日閱讀量,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閱讀目標。可以讓學生建立個人的讀書檔案,讓學生之間形成競爭。閱讀可以從課文中的課文做起,引導學生學會用美的眼光閱讀文章,從中獲取知識。同樣,對學生閱讀成果的檢測,需要制定合理的規定與要求。
(二)翻轉教學課堂,讓學生充分發揮
課堂中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一方面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誦讀形式多樣化,可以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從中體會人物的不同特點,也可以讓學生富有感情的進行朗讀比賽。又比如可以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另一方面應該做好教學的總結與評價,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閱讀教學是師生共同研究文章,共同進步的課堂。做好教學的總結與評價,既能夠完善課堂教學,也能夠促進課堂的改善,最重要一點是能夠更加清楚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多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
(三)總結經典題型,傳授閱讀經驗
小學的閱讀題型主要集中考查:字詞含義、題目或者句段理解及作用、標點符號用法、寫作方法與修辭手法的運用、文章的主旨內涵等等。一方面應該引導學生總結經典題型,建立個人的錯題本,總結各種題型的答題方法以及常見的作用。例如近義詞與反義詞的考察,學生往往在文章中找不準確切的相關詞。又比如成語的解釋,學生往往理解大概意思,卻不能用語言表述出來。常見的題型,必須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做題方法。另一方面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文章中汲取精華,如巧妙地搭配,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描寫等等。要求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文章中文字的含義,從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要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很多學生一遍又一遍的看,卻仍舊準找不準關鍵點,也找不到文章的精彩句段。學以致用除了學習作者的優美詞句,更重要的是學習作者的寫作構思與結構。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除了課本上的內容,還要注重學生課外書籍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外書籍是讓小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文學素養得到提升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于學生課外書籍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推薦學生去閱讀一些經典的兒童文學名著。教師也應當讓學生寫書籍閱讀感言,從而提升他們對于書籍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在班級中營造閱讀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小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未來,小學生的教學應當是全面的,是能夠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能力的。
小結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思考,首先要關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一是學生將閱讀當做一件苦差事,只為完成教師所要求的學習任務,并沒有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二是閱讀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少,學生很少有機會發表個人的觀點與看法。三是有的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閱讀做題效果以及運用結果并不理想。要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一是應該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讓學生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二是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才能。三是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題型的總結與研究,同時吸取文章中的精華,學會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黃生.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吉林教育,2011,(07):70
[2]殷麗敏.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博覽群書·教育,2013,(0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