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娟
摘要:對口單招是高校擴寬生源途徑的一種方式,也是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升入高校繼續進行深造的一種方法,所以亦被稱為對口高考。在單招考試之中,英語作為基礎性科目,占據了極大的比例。針對這一點,就有必要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技巧進行培養,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本文對中職院校的學生的英語閱讀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積極探討了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對口單招;閱讀能力;培養
一、閱讀策略的制定
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在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現狀,制定不同的閱讀計劃,有助于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的教學之中,學生事前便已對作者的相關事跡有所了解,那么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深一步的探索,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思維得以開拓,繼而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是通過略讀等方式,對文章內出現的生僻單詞、句子、語法進行關鍵標注,對于文章而定重要內容進行重點關注;繼而在通讀的過程之中,對文章內所提到的人物、事件都能建立起最基本的印象;最后是對文章進行精讀,對略讀過程之中所標準的生僻詞句語法以及文章內的重點內容進行解決。
通過略讀、通讀、精度這三個步驟,形成一個適合學生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為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語言基礎能力的鍛煉
詞匯既是英語學習之中的基礎也是重點,是學生學習英語之中所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詞匯量也就隨之擴大,這就意味著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必須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認識詞匯之間的轉換、派生以及合成,同時在對基礎詞匯徹底理解掌握的情況之下,培養學生對于生僻詞匯的理解能力,即在一篇文章之中能夠以基礎詞匯的理解為出發點,通過猜想、推測等手段去理解文章所出現的生僻詞匯,繼而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一篇文章之中往往有若干段落,而段落則是由若干句子組成,所以句子是一篇文章的基本組成單位,在閱讀理解的教學之中,必須提升學生對于句子及其語法的理解。與此同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還應積極介紹英語作為一門通用性的語言,是世界范圍內的利用,以及一些以英語作為主要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人文歷史等等,如此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理解到語言學習的背景。為了切實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講解一些內容有趣,結構精煉的文章,提升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與自主閱讀的能力。
三、轉換教學方式,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就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來說,更加側重通過記憶教學與題量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其具體形式就是死記硬背以及題海戰術,對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卻普遍缺乏重視,導致我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始終偏低。針對對口單招的英語考試來說,更加側重與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所以在英語教學活動之中,必須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轉換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之中的主體地位,并理解不同水平層次之間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提高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還需要重點培養學生日常的英語閱讀習慣,例如根據學生的興趣,向學生推薦具有較強趣味性與娛樂性的報刊書籍,文獻資料,以擴寬學生的閱讀范圍,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沖破教材的限制,對英語閱讀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此外,對于學生的大量課外閱讀應該持贊賞、支持的態度,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大聲朗讀,以此達到對于口語能力的一個基本培養。
四、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
在英語閱讀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進行有效率的閱讀。但實際情況時,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之中往往會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無法將英語閱讀與英語學習放在同等的位置之上。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就應當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以此來實現有效的英語閱讀。科學化的英語閱讀技巧較多,對于不同的文章的類型以及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具體方法均不盡相同,但其流程卻相對單一,即是設立閱讀目標——提出閱讀疑問——思考文章內容。在閱讀的過程之中,學生應當做好筆記,既要記錄閱讀之中的感悟與理解,也要總結歸納出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與方法,以促進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英語在對口單招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已不必贅言。而閱讀理解又是英語教學之中的重要內容,在中職院校的實際教學活動之中,可以以科學化的手段制定相應的閱讀計劃,以此著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能力,并轉變教學理念,以富有時代化氣息的新型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認識與理解。與此同時,對于學生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技巧的培養同樣不可忽視,實現多角度、多方式、多渠道的去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易慧君,楊英發.基于對口單招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J].輕工科技,2014,30(06):198-200.
[2]董柏枝.淺析初中英語與對口單招英語教學的銜接[J].成功(教育),2013(23):110.
[3]楊兵.職業學校對口單招班英語閱讀教學之我見[J].成功(教育),2012(16):88.
[4]沈理.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模式設計——以對口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14):68-70.